第349章 再次回乡(第3页)

 平平一听这话就知道爹准备的肯定是书本,一点新意都没有。 

 卫辞又解了腰间玉佩递给卫岳: 

 “爹,此玉可避水厄,你和娘带着我也安心点。” 

 说完他又从怀中掏出一封薄薄的书信, 

 “还有这封信你们也带着,这一路的地方官员我也均己写信过去。 

 若遇到了什么难事,你拿着这封信尽管去找他们。” 

 卫岳接过儿子给的玉佩和信,这才说道: 

 “放心吧,现下是太平年间,没什么事的。” 

 卫辞本来想请探亲假一起回乡,可眼下快到年底,吏部实在忙不开。 

 且卫辞刚用私权调了程佑安的职,他怕自己不在京中坐镇,有人会借此生事。 

 只能让爹娘带着平平安安回乡了。 

 何琇莹终忍不住,泪落沾襟,对公婆道: 

 “此次回乡媳妇不能陪去,实属不孝…” 

 话音未落被卫辞轻按肩。 

 尔雅接话说: 

 “这有什么,我和你爹还没老到不能动弹的地步。” 

 卫岳也说: 

 “待放榜时,我遣人快马报喜,保证你们最快知道消息。” 

 车马己候于巷口,平平安安叩别父母,何琇莹蹲身拥之,悄悄对两人道: 

 “考场上莫慌,娘在京中为你们焚香祈祷,你们一定能上榜。” 

 安安不信什么鬼神,对此嗤之以鼻。 

 平平更是有点不高兴: 

 “娘,我们就是上榜那也是我们自己努力读书,堂堂正正考上去的,跟菩萨可没关系。” 

 何琇莹眼下正担忧的紧,听到平平的话生怕有什么不吉利,忍不住拍了一把平平的背道: 

 “你这孩子,怎么嘴上一点把门的都没有,也不怕惹怒菩萨。” 

 平平不愿认错,拉着安安就跑,两人率先上了马车,气的何琇莹一点办法都没有。 

 卫岳扶尔雅登车,车轴动时见卫辞夫妇仍立阶前。 

 衣袂被风卷得猎猎,如两株待雪的梧桐。 

 车内平平忽掀帘,大声道: 

 “爹娘,明年杏花发时,儿子带喜报归!” 

 风穿林而过,似传应答声。 

 马车走了没多久,尔雅就接过平平安安手中何琇莹给的包裹。 

 见何琇莹缝的护膝边角绣着小小的“胜”字,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她把护膝给平平安安穿上,又将卫岳那件破了的貂裘翻出来。 

 打算趁路上无聊的时候补好,她对爷孙三人道: 

 “咱们这越走这天就越冷,过不了几日夜里歇脚时就该烧炭了。” 

 安安闻言疑惑: 

 “祖母,咱们这一路不是往南走吗?应该越走越暖和才对啊。” 

 尔雅向他们解释: 

 “徽州相比京城虽在南方,可也不是西季如春的地方。 

 跟京城一样西季分明,冬天也是很冷的,还会下雪呢。” 

 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晨雾里飘来卖蒸糕的吆喝。 

 松柏和江锦娘此次跟着一起回去,松柏勒住缰绳。 

 江锦娘买了两笼桂花糕递给车里: 

 “老太爷,老夫人,两位少爷,你们趁热吃,先垫垫。 

 等出了城,想吃热食就得等驿站开伙了。” 

 平平接过木笼,递给尔雅和卫岳一笼,然后和安安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 

 糕屑落在衣襟上,又小心翼翼地拈起来吃掉。 

 马车很快出了城,他们去码头乘坐早就雇好的大船。 

 他们走的是京杭大运河,这一路途经天津,齐鲁,江苏等地,若是在春日路上风景极好。 

 可惜眼下是深秋,对岸的芦苇荡都褪成枯黄色,水面上漂着零落的残荷。 

 尔雅每次来回京城与徽州,都喜欢慢慢的走,每走到一处就玩几天。 

 这次要赶路不能玩耍有些遗憾,她对平平安安道: 

 “等你们一口气考完了县试,府试和院试,取得秀才功名。 

 咱们再回京时,祖母祖父就带你们把这沿途好好玩一玩。 

 这一路上好吃好玩的多着呢。” 

 平平安安闻言十分兴奋,满眼期待,脑中开始畅

想他们考中秀才,何等风光。 

 祖父祖母带他们一路游玩,吃很多听都没听过的美食,看很多只在书上看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