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会试

翻过年又到了三年一次的会试,京城中很快到处都是各省来赴考的学子。

皇家学院的休沐日,尔雅带着平平安安回家。

安安看着掀开车帘看着满大街都是书生打扮的举子,忍不住问尔雅:

“祖母,这些人都快要考试了,怎么还有闲心逛街呢?”

尔雅顺着车帘缝隙往外瞧,街对面的书铺前挤着不少青衫学子。

有的踮脚看檐下挂的闱墨选本,有的蹲在石阶上翻刻本。

连街角卖茶汤的摊子旁,都有两个举子捧着茶碗论《春秋》,倒真不像急着赶考的模样。

她笑着捏了捏安安的脸蛋:

“傻孩子,他们也不一定是闲逛,而是在做考前的功课呢。”

安安眨眨眼,看向平平:

“功课?大街上能做什么功课?”

平平闻言忍不住敲了下安安的头:

“呆子!你以为考试就只是闷头背经书?

乡试,会试主要考的是策论,这俗话又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所以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考官的喜好才是关键!

就说今年的主考官李尚书,他最看重文章里有实策。

哪怕辞藻朴素些,只要说的是能落地的法子,就容易得高分。

但三年前的主考官王大人就不一样,他是翰林出身。

偏爱对仗工整、引经据典的,你写得太直白,他反倒觉得粗陋。”

说着平平顿了顿,又指向街角那两个论《春秋》的举子:

“你看他们争得面红耳赤,说不定就是在猜今年主考官的心思。”

尔雅在一旁听着,笑着补充:

“平平说得对。这会试就像给人做衣裳,料子好是基础。

可总得知道穿衣人的身量、喜好,才能做得合身。”

平平点点头,又看向安安:

“考前临时抱佛脚背几句经书又有多少用。

这些老举子都懂,倒不如花功夫打听清楚主考官的文风。

以及历任奏疏里的关注点,甚至他当年考科举时写过什么文章,这些才是‘对症下药’的法子。”

正说着,车外传来书铺掌柜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