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不如退而结网
第406章 推行2(第3页)
新政的推行让卫辞在民间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很多地区都立起了“卫公祠”。
江南深知唱起了童谣:
“卫公来,税银改,娃娃不再躲起来。
田亩清,徭役减,锅里有米笑开颜。”
街头巷尾的孩童拍着手唱,更有甚者,把卫辞的画像贴在门上。
说能“驱邪避灾”,比门神还灵验。
有个旱灾了三年的县,刚推行新政便逢甘霖。
百姓竟说这是“卫大人德感天地”。
消息传到卫辞耳中时,他正在看各地送来的税册。
听进喜说完那些近乎把他神化的传言,他捏着笔的手顿了顿,墨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影。
“德感天地?”
卫辞冷笑一声,把笔搁在砚台上,
“自古以来,只有死人才会被捧上神坛。
活人从来都是爬的越高,摔下来时只会粉身碎骨。”
进喜有些不赞同这话,低声垂首:
“老爷,百姓是真心感念您的恩德…”
“真心也能杀人。”
卫辞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墙外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
“你以为那些朝堂上的人,看我如今的名声,是羡慕还是忌惮?”
他想起前日早朝,有御史看似夸赞,实则暗指他“功高盖主”。
话里话外都是“百姓只知卫公,不知陛下”。
那时他只当是危言耸听,此刻才觉寒意浸骨。
当晚,卫辞便拟了两道令。
一是令各地官府“禁私祠,毁画像”。
他要告诉天下人,新政乃朝廷之功,非他一人之力。
二是命人修订《农事辑要》,把摊丁入亩的丈量之法、计税之术详详细细刊印出来。
写明“此法源于古制,集百吏之智”,分发到州县,让百姓知道新政并非他一人独创。
可百姓哪里肯依?禁令下了半月,江南仍有村落把祠堂换了个名字,叫“报功祠”,并偷偷把他的画像藏在供桌下。
卫辞得知后,没再强拆,只让人把祠堂里的牌位换了。
换成那些在丈量土地时累死的小吏、在催缴旧税时殉职的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