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69章 脉力强弱判正气盛衰*(第2页)
王秀英突然咳嗽,手背上的留置针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苏怀瑾趁机观察:气短声低、动则汗出,正是《金匮要略》中“虚劳里急”的典型表现。“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她在处方上写下,“加炒白术15g、茯苓20g,先健脾胃,再补气血。”
“红参要单独炖40分钟,”苏怀瑾向患者儿子演示,“熟地用黄酒蒸制九次,晒九次,《本草蒙筌》说这样‘黑如漆,味如饴’,脾胃弱的人也能吸收。”她特意注明,“汤药分四次温服,每次200ml,就像给 starving 的胃做‘少食多餐’。”
程野递过fsmp配方建议,封面上印着“肿瘤术后特医食品”:“这是专门设计的高蛋白配方,含短肽和膳食纤维,配合中药能提高吸收效率。”他指着墙上的《脾胃论》,“‘胃为水谷之海’,保护胃气是康复的第一步。”
儿子仍有疑虑:“中医能让白蛋白升上去吗?西医说再低就要输人血白蛋白了。”苏怀瑾笑道:“您看阿姨的脉,现在弱得像快熄灭的灯芯,我们先添点灯油,让火苗慢慢旺起来。西医的营养液是‘外援’,中医是帮身体自己‘造血’。”
药房老周捧着红参片过来,半透明的切片泛着琥珀色光泽:“苏医生,这批长白山红参,蒸制时加了麦芽糖,甜度适中,皂苷含量1.2%,符合药典标准。”他又展示熟地,“每蒸一次加10ml黄酒,红外测温控制在90c,环烯醚萜苷保存率85%。”
苏怀瑾点头:“《雷公炮炙论》说‘熟地蒸如乌漆,自然味甘’,现代工艺让药效更稳定。”她转向王秀英,“喝完药可能会觉得肚子暖暖的,别担心,这是胃气在恢复,就像久旱的土地迎来第一场春雨。”
三天后复诊,王秀英的面色稍有红润,能喝下小半碗小米粥。苏怀瑾搭脉后调整处方:“加山药15g、莲子10g,《本草纲目》说‘山药健脾补虚,莲子养心安神’,帮脾胃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