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项燕弄险(求票票)(第2页)

 项燕重练军团,精兵铸就,其人兵将之才诸夏闻名。

 即如此,还亲自入咸阳?

 “在下前来咸阳。”

 “实有三谋。”

 “一谋为昌平君!”

 “二谋为楚王!”

 “三谋为楚国!”

 项燕沉吟数息,魁梧的身躯挺立,再次深深一礼。

 而后看向熊启,落下口中之言。

 旁侧项梁只是颔首,没有多言。

 “何也?”

 熊启神容未改,就那般看着面前的项燕。

 “秦王嬴政继位之初,昌平君便是在侧辅佐,击败长安君成嬌,稳固大位,进而罢黜吕不韦,蕲年宫之乱,更是冠礼亲政。”

 “而那时,昌平君便是为秦国相邦,开府领政,位高权重,一晃十年过去,岂不有感如今秦王嬴政之心?”

 项燕跪坐在木案后,话语当年,落在昌平君数十年来的秦廷进程,一步步,都很是清晰,历经长安君、文信候吕不韦、长信侯嫪毐之事。

 得到秦王嬴政的信任,登位相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那时……整个秦国中枢之下,并未要人,昌平君熊启一身承担国之重任,然……今日如何,秦廷中枢人才济济。

 昌平君熊启的地位与权势无疑受到相当的打击。

 丞相李斯、廷尉、国尉、长史……等,都分化相邦之权。

 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后宫之内,楚国的力量不存,华阳祖太后薨逝,楚夫人不存,固然是因为后宫争端。

 可……未尝不是秦王政对楚国外戚之力的一个沉重打击。

 当今之时,楚国外戚的诸般之力,汇聚在昌平君身上,汇聚在中央学宫的公子扶苏身上,以谋将来。

 无论如何,昌平君熊启在国府内的权力正在被分化,秦王嬴政对于昌平君的重视,也在不如往昔,这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

 “如何?”

 熊启神容如旧,淡淡一笑,看了项燕一眼,再次执起铜壶,斟倒茶水,自顾自的轻抿着,不予多做评价。

 “以项燕愚见,昌平君相邦之位,怕是不稳矣。”

 项燕亦是一笑,拱手礼下。

 “那又如何?”

 熊启将手中的茶盏落于木案上。

 神容之上,更为显得平静许多,看不出有其它的异样。

 “昌平君一生所谋,乃是楚国,无论如何,昌平君身上都有着楚国的存在,目下秦廷内外的所有楚国之人,诸般前途都在昌平君身上。”

 “若然昌平君大位不稳,他等如何?”

 “故而,在下先前一语,所谋为昌平君。”

 项燕话音缓缓,别有内蕴,回旋于这处不大的偏房之内,说完,静静的看向昌平君,其人乃是一个聪明之人。

 自己所语,他应会很明悟。

 “与我何谋?”

 熊启笑而对曰。

 “在下携带有楚王密令,若然接下来秦国之事有变,昌平君可直往楚国,大王允以令尹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