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灵渠通南北(求票票)(第3页)

 对于开辟那条水渠,暂时并不紧迫,因为楚国淮南之地,还要彻底稳固。

 更别说接下来还要行进江南之五岭以北的区域。

 真要开凿那条水渠,诸般民力、物资齐备,怕是要等到明岁了,

 “下江南之事,虽不为灭楚那般紧迫与紧要,仍需一位得力之人镇守,稳定大局。”

 “你等可有人选?”

 一览面前不算精细的江南沙盘,三路大军南下,必然要有一位重份量之人镇守统辖。

 军中必须有所抉择。

 “大王,上将军东出以来,历诸国事,操劳心力甚多。”

 “接下来,平定江南并无紧要大战,蒙武以为大王派遣一位大臣坐镇寿春便可。”

 “上将军可返回咸阳,蒙武虽不才,统率大军下江南足以。”

 蒙武率先一言。

 “大王,老臣虽略有老迈,仍为弯弓骑射。”

 “老臣坐镇于此,更可以统率大军安稳平定江南。”

 “蒙武将军所言,亦是有理,可以派遣一大臣前来,处理文书政事。”

 “老臣可专心军事便可。”

 王翦摇摇头,并不觉自己应该返回咸阳。

 其余在列军将闻声,彼此相视一眼,并不多言,以他们的资历,还无法有那个要求。

 “武真侯以为如何?”

 秦王政也不好抉择。

 无论是上将军王翦,还是蒙武,都足以担任下江南的重担,或许王翦坐镇,更为稳妥。

 然上将军鬓发已然灰白,比起前年苍老甚多。

 于心不忍多矣。

 “王翦将军东出灭国有成,战国乱世百多年来,何有军将之功如上将军者?”

 “接下来下江南,虽无大的战事,却多复杂琐碎纠缠,果然埋首案上,更是操劳心力。”

 “《司马法》一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天下将一,王翦将军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护国学宫大祭酒的位置等着上将军。”

 周清闻此,顿时哑然。

 王兄倒是好手段,将这个问题抛给自己。

 但这个问题并不难,略有所思,便是语落。

 以王翦的威望和谋略,坐镇下江南,纯属大材小用。

 蒙武一个人足以。

 “武真侯!”

 王翦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大王只手挡下。

 “武真侯所言不无道理。”

 “上将军功勋昭显,入护国学宫是更好的抉择。”

 “蒙武将军统辖江南大军,以谋兵事。”

 “至于大臣……,李斯,你就留在寿春吧。”

 王翦想要说什么,秦王政知晓,但王翦待在楚地,的确没有那个必要。

 果然操劳中出现意外,非自己所愿意见到。

 蒙武统帅大军足矣。

 至于处理文书政务的大臣,身边的李斯就足够了。

 眼下的咸阳那里,也没有太大事情。

 “喏!”

 李斯自是没有什么意见,眼下己身为廷尉,廷尉府中,其余人员足以处理要事。

 “……”

 “……”

 随即,厅殿之内,君臣文武言语不断,将一桩桩大小事务不断处理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