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万世功业(求票票)(第2页)

 无论是谁,提及廷尉府。

 都只有一个印象——法!

 廷尉府邸的职责有很多,其中便是有筹划新的法令以及修改新的法令,源头便是在廷尉府。

 由廷尉府谋划、修改之后,便是递呈国府和大王审核,然后中枢进行讨论,而后廷尉府给予修改。

 历经这般循环,最终新的法令出炉。

 如此,无论如何,核心初始点与终点都在廷尉府,李斯有理由相信,这是大王对于自己的信任。

 六国已灭,诸夏间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抉择。

 “又是十卷!”

 双手将那一摞子文书慎重接过来,没有一览其中内容,将其轻轻落在此行前来的一个小木盒内。

 李斯大人从楚地归来不久,先是有《治国图治十论》,然后便是一卷卷关于十论的详细论述道出。

 这等能力……蒙毅以为自己现在是绝对做不到的。

 “虽有十卷,却还远远不够。”

 “山东诸地,崭新的诸夏,需要新的法令太多太多,涉及具体之事数百上千。”

 李斯微微一笑。

 为了《治国图治十论》,为了这一卷卷论述,自己在楚地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休闲,就没有什么悠闲之刻。

 身为长史多年,亲自参与庙堂谋划,地位上而言,算是重臣,于中枢机密知晓甚多,于许多事情了解很多。

 更有一点,于大王知晓很多。

 大王!

 绝对为一代雄主,丝毫不逊色任何一位秦国先王的英主、霸主,接下来更为天下之主。

 大王少年登位,受制于文信候吕不韦,而后,却扫灭嫪毐,罢黜吕不韦,将华阳祖太后、夏太后的后宫影响力逐步消除。

 这等手腕……,绝对超越昭襄先王!

 昭襄先王岁月,其人受限于芈八子,受限于穰侯,……足足受限了数十年,非范雎入秦,一切难料。

 而大王却早早就做到了那一步。

 如何不为英主!

 大王的心性、胆略,已然不俗。

 再加上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为政之道之法既脱于百多年来的秦法,又逐渐根据秦国、诸夏的形势而变。

 诚如此。

 大王接下来绝对不会走大周的老路子。

 也不会做大周天子那般的诸夏共主!

 无论如何,有一点李斯可以确认,秦国必然会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能够让诸夏得到繁荣昌盛的道路。

 唯有如此,才是大王所求!

 也是中枢所求。

 崭新的道路?

 何其难!

 首要根本便是做出一个诸夏新的架构,一个新的诸夏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是大周天子那般的封建邦国制度!

 亦或是郡县中央一体制!

 亦或者其它!

 驰道是否通行!

 商贾百业的新的规定!

 ……

 无论如何变化,廷尉府都要拿出自己的东西,李斯觉得,自己比师兄韩非幸运太多,比法家许多前辈都幸运。

 百万秦国大军攻灭六国。

 而自己所现在执掌的廷尉府会成为诸夏崭新道路的一个起点,成为参与诸夏崭新架构的重要之人。

 李斯欣喜。

 故而,在楚地寿春那里,就已经在谋略《治国图治十论》了,毕竟先前在咸阳停留的多年,不是虚妄。

 归于廷尉府,便是将其一一道出,呈递给大王。

 大王……没有任何意外!

 此般,更是坚定李斯心中所想。

 “法令虽多,亦是有数。”

 “当年商君法行秦国,耗费二十年之功,才有功效。”

 “今……大秦一天下,法令的贯彻会更加有力。”

 蒙毅将那个小木盒合上,里面的一些东西,自己也知道具体内容,身为长史近臣,大王也会问道的。

 “蒙毅今日前来的时候,大王有语,若言人手不够,廷尉可自行调遣。”

 “无论是国府行署,还是山东诸地的一些人,都可以调遣归来。”

 “中央学宫那里,亦是可以。”

 此为大王口令。

 没有必要落下文书,以廷尉的地位,也可以从那些地方收拢人才,蒙毅不过提醒罢了。

 语落,以观眼前的廷尉府巨大厅堂。

 往日,这里空旷,两侧明柱之后更是被屏风拦阻,现在却全部撤去,换成一座座书架,书架中央的宽阔要道上,还有大量的吏员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