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和氏璧(求票票)(第2页)

 最后入了秦国!

 再加上早已入秦的和氏璧,名扬大周岁月的随和二宝尽皆在咸阳宫,真论起来,还是文信候吕不韦的所为。

 昭襄王之后,吕不韦隐约把持国政,秦国更为强大,再加上罗网的存在,许多诸夏间的宝物入秦。

 随和二宝便是在那段岁月入了秦国。

 这件事情,鹦歌也和自己说过,当年她还在夜幕百鸟的时候,姬无夜曾命她前往赵国搜寻和氏璧。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名扬诸夏,和氏璧也就留在了赵国邯郸,可是鹦歌在邯郸找了好久,却没有任何所得。

 后来才隐约在邯郸发现罗网的痕迹,不用说……,罗网出手肯定更早。

 随侯珠原本随国所有,后来落入楚国,也被罗网搜寻到,直接入了咸阳宫,尽管后来不是秘密,可诸国却没有胆量取走。

 “编定制式文字有成,朕欲要为天下先。”

 “且大秦扫灭诸国一统诸夏,原本的大秦王印不足以承载那份荣耀,郡侯也曾有言,朕应该打造一颗崭新的王印。”

 “天子印玺!”

 “朕思来想去,咸阳宫内,也唯有这个东西可以有资格了。”

 “和氏璧!”

 “这块从楚国得来的璞玉,也许成为天子印玺,就是它的归宿。”

 始皇帝嬴政一身常服束冠的站在高台前,观皇弟近前,微微一笑,而后手掌在巨大的和氏璧上抚摸着。

 这块和氏璧!

 很大!

 当年楚人卞和自一处洞中所得,它还只是一块石头,两次献给楚王,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反而,双脚还被看去。

 后来楚王怜悯,令工匠剥开石头表面,略有雕琢,便是成就美玉,颇为玉璧形体。

 直径一尺有余!

 厚半尺上下!

 表面色泽不为如一,远观似白玉,踏步间,由着光芒的映照,更是闪烁色泽斑斓。

 仿若诸般色彩都内蕴其中。

 近距离细细一观,又仿佛所有的色彩隐匿其中,整体的色调变得沉稳厚重起来。

 略有调整方向,那种色泽又隐隐变化起来。

 当年楚王将卞和的那块石头雕琢,成就这块奇特的玉璧!

 和诸国流传的记载差不多,和氏璧很大,虽说是玉璧,却还是一块璞玉,尚未彻底的雕琢成器物。

 也许……任谁都觉得将这样一块璞玉雕琢出来是浪费。

 是……有损于它。

 置于高台上的架子上,周清细细观着。

 “这块玉……玄清还是第一次见到。”

 “的确无愧于宝物!”

 “用它来雕琢天子印玺!”

 “很好!”

 周清也是单手抚摸着这块和氏玉璧,岁月长河中,和氏玉璧雕琢的天子印玺消失不见。

 引以为憾。

 现在……天子印玺自己没有见到,却是见到了这块和氏玉璧。

 的确很美。

 当年昭襄先王以城池易之,虽有些戏言,足以证明它的身份,果然是一块普通的美玉玉璧。

 昭襄先王绝不会那般言语。

 “哈哈哈,这块玉璧……朕觉得雕琢成天子印玺应该有剩余。”

 “到时候为郡侯雕琢一块郡侯印玺。”

 始皇帝嬴政亦是欣赏的看着面前这块玉璧,这块玉璧……自己也没有见过太多次。

 不是没有资格见到,而是没啥兴趣。

 纵然是一块名扬诸夏的玉璧,终究它还只是玉器,并非有用之物,现在……倒是派上用场了。

 的确很漂亮。

 昭襄王当年欣喜此物,欲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称得上价值连城了。

 脑海中浮现天子印玺的大致形体,一块印玺还用不完所有的玉料,当有不少剩余。

 “陛下,可有命人打造?”

 周清将视线从和氏璧上移开,看向皇兄。

 “暂无。”

 “……莫不是郡侯有意?”

 “郡侯也会雕琢玉器之法?”

 嬴政摆摆手,制式文字尚未彻底功成,自己只是准备让人将玉璧雕琢成型,然后刻上文字。

 刻上大秦崭新的文字。

 匠人?

 应该是从少府寻找。

 迎着皇弟的目光,嬴政不由一笑,似乎……明白了皇弟此语言外之意,却是皇弟会雕琢吗?

 “自然。”

 “一法通万法,雕琢技艺,小道尔。”

 “近来玄清待在府中无事,不若……天子印玺的雕琢就交给玄清吧。”

 “陛下以为如何?”

 周清的确有这个心思。

 “哈哈哈,朕自然放心。”

 “郡侯有此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