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六章 沛县风云(求票票)(第3页)

 

“确……教导儒家弟子,乃是张良先生之责,扶苏焉得越俎代庖,且……扶苏记得不错,眼下的小圣贤庄内有督察使入内。”

 

“那些人所言,当更合张良先生所求!”

 

扶苏轻呷一口香茗。

 

张良他们是为了这般事?

 

多月之前的事情,自己还在下相之地,也有耳闻,儒家选拔出的七十二位博士令父皇不悦。

 

更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行动于齐鲁之地,而儒家偏生没有作为!

 

岂非取死之道?

 

儒道中庸固然上佳。

 

可……许多后果也得承担。

 

督察使入小圣贤庄便是一个警告。

 

诸夏间,值得督察使入内的,除了中央学宫、护国学宫以外,小圣贤庄是第三个地方了。

 

也能够看出小圣贤庄的特殊。

 

接下来的泗水郡,定然是一片乱象,农家不会甘于被剿灭的,定然会弄出各种动静。

 

说不得还会联合百家之力,一起生乱。

 

儒家能够派出三当家张良来做这件事,说明……他们很在意帝国的看法,也很怕儒家会卷入接下来的事情。

 

这很好!

 

说明儒家将自己的位置摆对了,如今的诸夏是帝国的诸夏,而非儒家的诸夏。

 

儒家欲要传承不坠,唯有一条路,那就是融入帝国。

 

而不是帝国要契入儒家。

 

“齐鲁之地,有督察使之言,一切行事当无忧。”

 

“如今这里是沛县之地,为泗水之郡,而今帝国郡县甚多,每一地情形都迥异。”

 

“齐鲁之言,未必合泗水之言。”

 

“公子如今为郡丞,掌一郡大小之事,在下等人欲要完美完成掌门师兄教导之事,少不了公子教诲。”

 

“望公子不吝赐教!”

 

张良摇摇头。

 

于案后直直坐起,挺立身躯,看向上首的扶苏公子。

 

和眼前的扶苏公子言谈不多,可……寥寥数言,足以令张良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位公子……非容易应对。

 

不愧是嬴政花费多年培养出来的长子。

 

多月前的咸阳,更有闻武成侯王翦身死,公子扶苏得旨意,处理诸般事,还得了始皇帝嬴政认可。

 

又是一个很微妙的讯号,不说扶苏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储君,起码……几率大上许多许多了。

 

帝国有这般的公子,……对自己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