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六章 沛县风云(求票票)(第2页)

 难也。

 “张良先生。”

 “你等不远千里,从桑海之地前来泗水郡,又来到了沛县,想来……所为紧要之事!”

 “果然有扶苏可以助力的,尽可言语。”

 看着张良等人入座,旁侧便是有侍女进献茶水。

 扶苏随即好奇道。

 或许是因为处理政务的缘故,自己不太喜欢废话,说了一大堆,才到了正事上,太过了。

 咸阳之内,数年来,常有国府中人书写奏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可父皇阅览之后,一无所得。

 辞藻倒是挺华丽,却没有用处。

 父皇不喜,直接下令将那人调离原来之位,进入更能发挥其才学之所。

 说着,端过面前的茶盏,扫了在滚热之水沉浮的绿意毫叶,诚意落下。

 叔父当初在下相之死,送给自己一侧《行政真解》,其上有一句话,自己记得很清楚。

 而且,以前也听中央学宫的一些人说过。

 为上者,无论做事多么用心、细致、完美,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一些人反对。

 如此,该如何解决?

 很好办!

 那就让反对的人逐步减少,就算一直存在,只要他们人数不多,力量不强,也是无用。

 相应的,自己的朋友就多了,所能掌控的力量就多了。

 解决下相之地的杂乱之事,这个法子很好。

 是以,短短一年有余,便是将下相秩序重新梳理一番。

 诸子百家,儒家是特殊的。

 《韩非子》有语,儒以文乱法,其中之儒定然不包括伏念先生那样的人,定然不包括荀夫子那样的人。

 至于齐鲁三杰的另外二人?

 难说!

 今日,见到一位,扶苏很期待。

 “公子盛情,我等受宠若惊!”

 “实则,我等从桑海之地前来泗水,也无紧要之事。”

 “因数月之前儒家的一些动静,引得始皇帝陛下不悦,是以,掌门师兄有令,让在下前来泗水之地,于郡县内的儒家弟子教导一番。”

 “沛县为郡府,儒家弟子不少,便是前来。”

 “却……说来,在下还是第一次出小圣贤庄办理此事,该如何教导这里的儒家弟子,尚有忐忑。”

 “幸公子在此,我等当垂听!”

 将面前案上的茶盏微微移至跟前,张良浅浅笑道,说着,又是一礼。

 于此行的四位师兄弟看了一眼,落下一事。

 “哦?”

 “此事……的确当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