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零章 沙丘英主(求票票)

“浮屠!”

 

“曾和南公提及那些人,那些人的传承来至于遥远之地的孔雀之国,浮屠之道乃是自一位身融万物的至高者传下。”

 

“其人浮屠世尊——释迦摩尼!”

 

“也是一位智者,以道理见长,修行不过随心,是以……追随者众多,浮屠世尊之后,数十年前,孔雀之国浮屠大盛,举国传道浮屠!”

 

“举国都是浮屠的传承!”

 

“是以,那里的浮屠之人很多很多,为光大浮屠之法,传播浮屠世尊之道,有许多浮屠修者离开孔雀之国,行走四方。”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将浮屠世尊的道理在大日之下每一寸土地上得到传承。”

 

“道!”

 

“也许那就是他们的道!”

 

“近年来,天宗玄清子也有相似的做法,于诸夏各地设立宫观,道者云集,传播道家道理!”

 

“不过……道家和浮屠二者的道理来看。”

 

“浮屠倾向于人宗的道理,很契合尘世入道,进而成就道理,天宗的道理则是超然许多。”

 

“果然浮屠不受任何限制,在诸夏传道,以一位身融万物至高存在留下的传承,非诸子百家中的一些小家可以相比。”

 

“说不得,浮屠之光明会遍布诸夏,于诸夏的诸子百家而言,也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

 

“无为,有为!”

 

“无争,有争!”

 

“有舍,有得!”

 

“百家之道,殊途同归!”

 

谈及浮屠之道,逍遥子亦是有些不自觉的忌惮。

 

因为浮屠的道理的确很强,自己听南公说过一些,受益不浅,自己的真道宗刚刚建立,如若浮屠东入。

 

逍遥子不觉得真道宗可以争得过浮屠。

 

浮屠被拦阻在诸夏之外,玄清子布局分教开宗,估计也有那个意思,或许不能够长远的将浮屠拦阻门外。

 

起码,一些事情要变换一下。

 

越是无争的道,越是大光明的道理,越有大恐怖。

 

道法阴阳,便是如此。

 

近年来,诸夏间出现的与道合真层次不多,而浮屠孔雀之国却是不少,那也是实力的体现。

 

“浮屠!”

 

“以前也有所闻。”

 

“浮屠东入,定有大谋!”

 

高渐离颔首。

 

尘世间,名利相争,尤其是入世间的道理,更是如此。

 

浮屠想要进入诸夏,定然有所图谋?

 

不吝啬道理的传播?

 

看似好事,实则长远而观,浮屠势大,诸子百家如何?

 

然……那些事情自己现在影响不了,干涉不了,墨家现在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说抵抗浮屠了。

 

太遥远了。

 

墨家现在要做的,是落下传承,进而……壮大。

 

“不过,也无需担心。”

 

“秦国以法治国,浮屠的道理只能为小道,不可能为大道,真的壮大至孔雀之国那般,是不可能的。”

 

“除非秦国将来不存,却……只怕将来就算秦国不存,它留下的痕迹也会被承袭。”

 

逍遥子驭马而行,继续说道。

 

一些事情现在担忧太早了,而且诸夏这里不是孔雀之国,诸夏这里的道理也很强。

 

儒家的道理。

 

农家的道理。

 

法家的道理。

 

道家的道理。

 

均可历经岁月的洗礼,浮屠虽强,也会受到限制,因为……那也是道,道不是唯一的。

 

“接下来要借助浮屠之力化去生死印,却是欠下情分了。”

 

高渐离无可奈何。

 

墨家现在欠了诸子百家许多情分,有些情分都没有来得及还,有些情分却需要偿还的。

 

“哈哈。”

 

“如何觉得是坏事?”

 

“未必不是好事?”

 

“就看将来如何了。”

 

逍遥子笑言。

 

以浮屠之强大,墨家如果将来传承不坠,定会和浮屠有更多接触,未尝不是好事。

 

“逍遥先生所言甚是。”

 

高渐离讶然。

 

道理是如此,终究……许多事情需要揣度。

 

……

 

……

 

“庄!”

 

“农家那边传来消息,六贤冢沦为废墟,屹立于六贤冢数百年的神农石像不存。”

 

“农家还是选择了那条路。”

 

“苍璩!”

 

“田言!”

 

“一年的时间,堂堂诸子百家实力最强的存在,会走到这一步,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消息传入兰陵。

 

紫兰轩内。

 

如故的二楼一隅雅间静室,一览手中的密信文书,紫女美眸视线一转,落在临窗而立的黑衣人身上。

 

农家的事情已经定下了,现在的动静是……选择。

 

投诚!

 

投降!

 

坐拥数十万弟子的农家选择了这条路,紫女轻叹一声,本以为会有一场相当大的冲突。

 

而后泗水乱象升起,波及旁边郡县,诸国残余之力相随,百家而动,新的机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