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失魂落魄(第2页)
往时谁家死人了,是要请十六个大力士把棺材抬出去的。文贤昌的衣冠葬礼,不需要请大力士,镇上年轻力壮、只要是知道消息的,纷纷自己前来,拖着棺材的一角,缓缓往红枫岭而去。
这种场景龙湾镇只发生过两回,一回是李一眼,另一回就是现在的文贤昌了。
可文贤昌的这个衣冠葬礼, 比李一眼的可是要隆重许多。不用办酒席,但家家户户都会前来参加,无法帮去抬棺的,就站在路旁送英雄一程。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石磨山学校的小学生,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英雄的概念,但是罗竖和刁敏敏让他们来送行,他们就来了。
其实英雄也没有什么概念,不管之前多么吊儿郎当,多么的招人讨厌,只要是为了民族,上战场杀敌的,那都是英雄。包括那些,没有名字的普普通通战士。
给文贤昌送行的不仅仅是龙湾镇的居民,陈县长以及县城里的一些名流都来了,文贤贵和文贤欢也赶了回来。
老太太坐在太师椅上,由石宽和文贤贵抬着,也送到了红枫岭下,这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得知文贤昌死后后的第一滴眼泪。
也有人没有出来送文贤昌的,而且还不止一个,那就是文贤豪和柳倩。
在清明节那一天,文贤豪在牛宝林的坟前摔了一跤,看到那近在眼前的老鼠洞,回到家后就生了一场病。
说是病嘛,那也没有什么疼痛不适的,只是心跳会莫名其妙的加速,有时一只蝴蝶从面前飞过,都能让他紧张得气快喘不出来。晚上更是不敢出门,房间闩了两道栓,还要拿根木棍顶住。大热天的,盖着棉被过头睡觉也不出汗。
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失魂了,甄氏叫过两拨道士来喊魂也没能好转,就去哀求文镇长。
失魂了不一定要叫道士来喊魂收惊,有些医术高明的郎中,可以开一些安魂养神的汤药,那也能恢复过来。
但是文镇长却不给文贤豪开药,他说他不懂开。其实是在黄德运背着阿顺到镇长办公室的那一天,他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他已经不是一个郎中,今后不会给任何一个人开方抓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