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安镇(第3页)
吕泰把烟掐灭说道:“对,这就是我跟你们常说的平安镇。我们采购海产的地方就在这里了,也是我们此次出行要到的目的地。平时这里没什么人来,就说这个市场吧,前几年才十几个摊位,现在就有上百个了。虽然,是临时的摊点,起码比去年强多了,还有啊,现在是捕捞海产品的旺季,过些天会有大量的北方生意人来这里采购海产的,到时候就热闹了。”
张志军又把话接住了,说道:“你们都放心好了,别看这里不起眼,我和吕泰来了好多次了。这里的海产质量绝对过得去,这么说吧,相比较那些精明的南方生意人,这里的渔民还算淳朴,起码卖的海产品中规中矩,不会超过市场价。要说富裕啊,不是富裕那些生产海产的人,也不是富裕那些吃海产的消费者,一般就是我们这个中间环节的经营者。”
秦淮仁听完了他们的话,心里有数了,吕泰虽然吝啬,但是不得不用说他捕捉商业信息的能力还是很到位的。
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海洋区域,若干艘渔船正在作业,就幻想出来了繁荣的海洋产业。
一旦到了海产的交易季节,东北、山西、甚至贵州、湖南等内陆地区的各种海产生意人都会羣聚于此,清一色的个体大户都来这里当中间商。
生产的海产多,买家也多,为的就是供应全国的海产消费群体。
秦淮仁又一次回想到了省城那家最大的水产市场,那里的各类海产也有很多就是在这里进购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安镇的渔民有着很大的养鱼厂,这里的海洋产业蓬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秦淮仁看着这个陌生又有潜力的小城镇,心里感叹的同时也嗅到了钞票香。
苏晨在这个时候又问了带头人吕泰。
“吕老板,既然到了目的地,那么咱们在哪里落脚啊?”
吕泰笑眯眯的样子很搞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指着前面说道:“就是前面了,我有个老相好的,叫李秋芳,是本地人。她祖上是这里的渔霸,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文革时候被重点打击了,从此不让下海捕捞作业。但是,后来日子恢复了,人家做起来了农家乐,开了个农家旅店,专门接待来这里采购海产的生意人,钱也不少赚呢!”
说话间,汽车就停到了秋芳旅社的门前。
下了车,苏晨一看石头垒起来的院子和小平房就嫌弃了起来。
说是一家小旅店,但看来不过是当地渔民把自己的桩基地改装了一下,成了一个简陋的旅馆而已。
生活上根本没法讲究,但是,娇气的苏晨也没有办法,只能跟着吕泰一伙人在这里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