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白银之策(第2页)

“你说倭国盛产白银,是不是真的?”

“真的。”

李世民又问了一遍:“承乾,这是放在邦交上的大事,你确定?”

白银矿需要开采,岛国有白银矿,可这个时候是否被大规模开采,还是未知的。

“臣可以保证有,但倭人是否大规模开采白银,这个涉及到臣的知识盲区了。不过,臣知道倭人一个银矿的具体位置,这个时候还没被开采,直接点出来就行。”

“未被开采,就这么贸然提及,你觉得我该怎么跟大臣说,让大臣去跟倭人谈条件?”

事情抬到官方层面,一旦认真做起来,就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唐倭之间隔着汪洋大海,这一趟成本不小,不能回本必然会引来朝野的非议。

“道祖托梦!”

“什么?”

李世民怀疑自己听错了,这种神乎其神的事情也行?

“父亲给了具体的银矿地点,就说是道祖指点他们开采银矿,为大唐朝贡,同大唐进行贸易往来。从倭人的角度去看,咱们李唐是道祖之后,那么道祖托梦就显得合情合理。”

李世民思索片刻,问道:“你为什么断定,倭人会听你的?”

“因为他们穷,穷则思变。因为穷,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变强的机会。慕强而凌弱,倭人之本性。从国力来说,同大唐的贸易,更能让他们获利,有白银,他们必然会主动发起贸易。”

李世民陷入沉思,半晌开口:“大臣们眼里,多半会想,我根本就懒得理会倭人,所以随便找个理由打发。”

若是倭人找到了白银,则证明了李唐受天神庇佑。总而言之一句话,倭人找不到银矿,大唐不亏。找到了银矿,大唐名利双收。

西欧那块儿,进行海外贸易的,几乎无一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资源匮乏,国小民贫,生存的压力,迫使西欧人通过海洋,获取生存资料。

华夏是一个标准的农业文明,能够通过土地安全的获取生存资料,就很少有人去冒险,一句倭国有白银,空口白话,谁愿意冒那个险?

只有见到了实际的利益,或者当下环境生存不下去的时候,才会有人向前冲。近代如浪如潮的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都是生存和利益的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