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解惑李觉(第2页)

东宫显德殿

父亲离开没多久,李觉就醒了,把自己裹在被窝里,目光空洞的盯着房梁。

李承乾轻手轻脚的走进来,李觉知道是父亲进来了,小声开口问:“阿耶,是你回来了吗?”

声音不像是刚睡醒的样子,李承乾心头一动,看样子他离开显德殿之后,李觉很快就醒了。

李承乾喊了宫人将蜡烛点上,坐到榻前:“醒了怎么不叫宫人掌灯?”

“我想一个人待会儿,不想有人打扰。”

李承乾顿了一顿,在想着怎么开口,他要不要出去,把空间留给李觉?

“十分抱歉,阿耶不知道你醒了,更不知道你想一个人待着。我现在出去,就在外面,你什么时候想要我进来陪你了,我再进来,你看好不好?”

李觉凑了上去,小身子埋到父亲怀里:“师傅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子女侍父母,当以孝为先,孝之要义在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只有忤逆的子女。阿耶给我道歉,这里是阿耶的寝殿,阿耶却要将寝殿让给我。阿耶所为,同师傅教给我的东西不太一样。”

李承乾看着儿子稚嫩又认真的小脸,李觉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从秦之后,儒家与时俱进做出了一系列改动,出于封建制度维护统治的需求,被改动过的儒家强调服从,子女服从父母,又将君放在父母的位置,将臣置于子的位置,子顺父的内核服务于臣顺君,自上而下行程一种加过同构的社会体系。这个社会体系之下,君不会错,君若是错了,那也是臣子之过,向下兼容,父母也没有错,父母若是有过,也是子女无德无能所致。

这不单单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差异,更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思想的冲击,李承乾知道自己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否则于李觉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你师傅教的没有错,那些东西的确是圣人之言。不过,圣人之言有很多,《孝经·圣治章》里有一句:天地之性人为贵。圣人在这句话里面,强调人的价值。所以,我必须先是人,才能做你的父亲,你也必须先做了人,才能做我的儿子。这个道理,你可以明白吗?”

李觉轻轻点头,眸中仍是有疑惑。

李承乾轻轻一笑,继续说:“既然我们都是先做人,才做父子,那就先用人的概念去看问题。《孟子·离娄章句下》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有大爱,兼济苍生。我不是君子,做不到对天下苍生平等的爱,只能对我接触的一部分人,给予我的尊重。外人尚且这般,何况你我还是父子,我爱你便要敬你,若连敬都做不到,那就空谈这个‘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