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又见火灾(第2页)
“咳咳,当然是摆拍,我和玛利亚只是工作关系..”林恩赶紧捏住妮可的手。
“我们在七十年代砸烂了黄金时代的假镜子,可你看看...现在连怀旧都成了流水线上的罐装鸡汤。真正的五十年代?哈,那是个连谎言都带着手工味的年代——剧组的咖啡像沥青,但导演会为了‘主角该不该在第三幕咳嗽’和编剧掏枪对峙。”他手指划过餐厅里塑料感十足的复古装饰。
“但该死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他忽然起身,从服务员托盘上抢过一杯奶昔,仰头灌下大半杯,奶油沾在胡茬上像一场微型雪崩。
“但你们这间假模假式的餐厅,比迪士尼的‘星战乐园’真诚一万倍。至少...这里让我想起第一次看《日落大道》时的蠢劲——那种明知道好莱坞是吸血鬼,却还想把脖子凑上去任它撕咬的蠢劲。”德尼罗手指戳了戳心脏位置。
“所以你才会成立翠贝中心摆脱这群吸血鬼对吗?”林恩对所谓‘黄金年代’没什么兴趣,但这个翠贝中心很有潜力,如果真能走出一条传统模式和体系之外的新路,这个电影中心甚至有希望为东海岸的好莱坞。
“摆脱?不过是在棺材板上凿个透气孔罢了...”他叹了口气。
“eon,这可不是纽约客该有的样子。我们可以联手,先把这个孔扩大成窗子,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砸碎这口棺材....”林恩听懂了,德尼罗认为独立电影机构无法颠覆体系,只能为窒息者提供片刻喘息。
除了那本着名的《纽约客》杂志,纽约客也指代纽约市的居民和文化符号。纽约虽然犯罪率连年攀升,但文化活力旺盛,街头艺术、嘻哈音乐、独立电影蓬勃发展。‘纽约客’常被视为坚韧、前卫的代表,既是“大苹果”的奋斗者,也是全球文化潮流的引领者。
“你愿意出力我当然欢迎,但你也是支持cgi和绿幕的那伙人对吗?kgb特效是纽约为数不多一直坚持做传统特效的公司...哈~他们现在叫Link特效了。”同为纽约客的德尼罗对kgb正在尝试cgi早有耳闻。
“我承认,但独立电影首要的问题是活下去不是吗?只有节约每一分成本才能坚持到曙光到来。而且也不是让他们完全拥抱cgi,事实上我的下一部电影就会大量使用传统模型特效。不涉及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我也更愿意相信老技术、老方法...”林恩解释道。cgi确实是未来没错,但是和旧的特效体系并不矛盾,只是各有应用场景而已。
“这一点你说得对,传统特效确实有他的缺点和危险...朗·霍华德坚持在《回火》里90%的火灾场景使用真实火焰,而非后期特效。演员和特技团队在高温与浓烟中拍摄,尽管有防护措施,但仍有多人因吸入烟雾和烧伤就医。”德尼罗摇摇头。
“太可怕了...这不是拿人命开玩笑吗!”妮可捂住嘴。
“现在的技术只能做到这个程度,所以爆炸和大火这些场景越来越多的使用后期特效...”剧组的特效师插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