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990海大腹

第368章 伊拉克和山南省(第2页)

 他缓缓开口:“老周,钱花在自己祖国,花在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看到他们生活有改善,这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强。

 你看看电视上那些地方,战火纷飞,平民流离失所...我们在那边捐助的儿童防护中心,杯水车薪啊。还是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能真正看到希望的地方好。”

 “是啊,老板!”老周深有同感地附和道。

 “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看到山里的娃娃们能安心读书,脸上有笑容,比什么都值!”

 这时,老周的语气稍微迟疑了一下:“林恩,还有件事...当地的一位主要领导,非常诚恳地跟我提了个想法。

 他知道你财力雄厚,影响力巨大,希望...希望我能跟你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考虑在当地投资建厂?

 他们承诺给出最优惠的政策:土地零地价出让、企业所得税‘三免五减半’(前三年免征,后五年减半征收)、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协助解决招工问题...他们是真的想彻底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

 林恩听完,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老周,扶贫这种事,不是建个厂就能解决的。交通闭塞、产业链配套为零、工人技能培训、物流成本...想想都是噩梦。

 要投资,也得投到粤省、苏省那种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的地方。这种费力不讨好、赔本还不一定赚得到吆喝的事情,我可不干。”

 “明白,老板!”老周立刻应道,他本来也没抱希望。

 “我也知道这事儿不靠谱。不过话说回来,老板,现在华国全国各地都在搞招商引资,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诱人。

 山南省这条件,算不上稀缺,沿海地区更狠:粤省那边,除了税收优惠,还有出口退税、外汇留成、甚至提供标准厂房‘拎包入住’!

 苏省那边,科技园区还给研发补贴、人才引进补贴...关键是人工成本,确实太便宜了!一个熟练工人月薪也就几十美金,还任劳任怨。政策开放度也很高,确实可以考虑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或者对成本敏感的产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