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990海大腹
第382章 这也是‘新视野’计划的一部分?
纽约布鲁克林区,一栋经过改造、充满童趣色彩的红砖建筑门口,挂着醒目的招牌:“彩虹桥儿童艺术中心”。
这里是米亚·法萝创办并深度参与资助的儿童艺术教育机构之一。
今天,这里格外热闹。
几天前,Link青少年基金会高调宣布向“彩虹桥”捐赠50万美元,用于支持其“艺术疗愈”项目,帮助经历创伤的儿童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表达情感、重建自信。
这笔慷慨的捐赠立刻登上了《纽约邮报》的慈善版头条。
此刻,林恩正站在中心明亮的绘画教室里,身边跟着《纽约邮报》的慈善专栏记者和《时代》周刊国内版资深编辑华尔特·艾萨克森。
玛利亚·凯莉也受邀前来,她穿着一身优雅得体的米色套装,正蹲在一个小女孩身边,温柔地指导她在画布上涂抹色彩。
玛利亚的形象与这种儿童慈善活动天然契合,既能展现亲和力,又能蹭上《时代》周刊的曝光。
互动环节已接近尾声。孩子们的笑声和画笔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林恩刚刚结束了一个简短的街舞表演——几个充满力量感和节奏感的Breaking动作(头转、背旋),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和兴奋的尖叫。
一个戴着棒球帽的小男孩甚至激动地跳起来模仿,差点摔倒,被林恩笑着扶住。
这几招还是刚从黛比·艾伦手里学的,据说对孩子们杀伤力巨大,今天一试果然如此。
“哇哦!Link!太酷了!”孩子们围着他,眼睛亮晶晶的。
华尔特·艾萨克森在一旁用笔记录着,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他敏锐地观察到,即使在这个艺术中心里,林恩那几个充满街头气息的舞蹈动作,远比玛利亚优美的歌声或者孩子们精心绘制的画作更能点燃现场气氛。
这再次印证了他之前的观察:在美国青少年文化中,运动天赋和街头感带来的“酷”元素,其吸引力往往远超学术成就或传统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