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990海大腹

第383章 一对一公关的狗血发现(第2页)

 Link能精准地提到罗斯,并且将《波特诺伊的抱怨》与《安妮·霍尔》联系起来,显然不是泛泛而谈。

 伍迪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难得的兴致:

 “罗斯...”

 “他是最懂得如何用喜剧的刀锋解剖人性悲剧的作家之一。《波特诺伊》里那种歇斯底里的自白,那种对欲望的羞耻与沉迷...

 它撕开了中产阶级道德虚伪的面纱,展现了欲望本身的荒诞和痛苦。这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我。”

 他顿了顿,看向林恩:“你读出了什么?”

 林恩早有准备,他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从学校英文老师那抄的作业,侃侃而谈:

 “我读出了‘羞耻’作为一种武器的力量。波特诺伊通过自曝其短,通过将最私密、最不堪的欲望公之于众,反而获得了一种扭曲的自由和解脱。

 这种将个人困境升华为普遍人性困境的能力,罗斯先生炉火纯青。就像您在《汉娜姐妹》里,用多线叙事和看似琐碎的日常,最终拼凑出关于爱、死亡和信仰的沉重图景...那种举重若轻的笔触,异曲同工。”

 这种一对一的攻坚战才是林恩所擅长的方式,把伍迪·艾伦从那个该死的‘爵士乐沙龙’里拉出来,攻略难度大大降低!

 伍迪·艾伦认真地听着,脸上的疏离感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遇到知音的专注。

 罗伯特·德尼罗和华尔特·艾萨克森适时地加入讨论,话题从罗斯聊到纽约知识分子圈,再聊到独立电影的困境。

 气氛逐渐热络。华尔特·艾萨克森见时机成熟,将话题引向“新视野”计划:

 “艾伦,米亚,你们觉得Link和鲍勃推动的这个‘新视野’计划怎么样?扎根翠贝卡电影中心,整合华纳的部分发行资源、《时代》的媒体力量,为独立电影打通一条从制作到观众的完整通路。

 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真正属于纽约、属于独立精神的电影生态,完全反好莱坞那套商业流水线模式。”

 罗伯特·德尼罗立刻接话,声音沉稳有力:

 “艾伦,我们需要你。纽约的电影需要一面旗帜。‘新视野’计划需要你的智慧和影响力。我们一起,给那些有才华但无处发声的电影人一个家,一个不受好莱坞规则束缚的创作空间。”

 林恩接着补充:“百视达也可以帮忙,我现在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我们完全可以绕过好莱坞巨头的制片厂制度,建立自己的发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