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990海大腹

第396章 采访、礼服和电子人声。

1991年2月17日,纽约,Link唱片总部。

 明亮的会议室里,林恩刚刚结束了一场媒体群访。

 闪光灯还在闪个不停,最后一位记者站起身,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和一丝好奇:

 “Link先生,最后一个问题。很多媒体预测,凭借去年的几首现象级单曲和您个人的巨大影响力,您将是今年格莱美最大的赢家之一。您自己觉得,您能捧回几座格莱美奖杯呢?”

 林恩脸上挂着谦逊而得体的微笑,身体微微前倾,对着话筒清晰地说道:

 “首先,我要感谢录音学院的提名,这是对所有音乐人辛勤创作的最高认可。格莱美奖杯是对音乐本身的致敬,而不是对某个人的加冕。

 能获得提名,尤其是最佳新人奖的提名,对我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和肯定。至于最终能捧回几座奖杯...”

 “说实话,我不敢妄加揣测。但我可以保证,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带着对音乐最深的敬意和感激,站在那个舞台上。

 因为音乐才是真正的主角。感谢录音学院提供了一个如此盛大的舞台,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内心的声音。谢谢大家!”

 这番既谦虚又充满自信,同时巧妙恭维了主办方的回答,赢得了记者们善意的掌声和赞许的目光。

 记者们纷纷道谢,送上对林恩和玛利亚·凯莉在格莱美好运的祝福,随后陆续离场去门外领取准备好的伴手礼包。

 送走记者,林恩没有片刻休息,径直走向录音棚。

 推开门,里面只有一个人——布鲁诺·马泰利。

 这个拉瓜迪亚艺术高中毕业的混音天才,此刻正戴着监听耳机,全神贯注地盯着调音台屏幕,手指在复杂的旋钮和推子间飞快移动,调试着一段充满未来感的合成音色。

 布鲁诺性格腼腆内向,平时话不多,甚至有些社恐。

 但一旦进入音乐的世界,面对复杂的设备和软件,他就像换了个人,眼神锐利,动作精准,展现出惊人的混音天赋和创造力。

 去年高中毕业后,在林恩的资助下,他进入了波士顿的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

 这次林恩的新专辑时间紧迫,他特意请了长假赶回纽约,为林恩加班加点制作伴奏带和特殊音效。

 林恩走到他身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布鲁诺像受惊的兔子般猛地一颤,摘下耳机,看到是林恩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Link,你来了。”

 “布鲁诺,先停一停,”林恩打了个响指,“有更重要的事——你的礼服到了!得赶紧试试合不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