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990海大腹

第520章 小日子想上桌?(第3页)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一个强烈的政治和文化声明:日本不仅可以在半导体和汽车领域超越美国,甚至可以拥有并运营美国文化最核心的生产机器…

正如新晋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敏锐的年轻企业家Link先生在《时代》周刊的专访中所犀利指出的,这种收购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比军事冲突更隐蔽、影响更深远的文化渗透和征服,堪称一场‘文化珍珠港事件’,其目的在于瓦解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和输出能力。’”

林恩之前并没有看过这本书,他有些好奇地从福勒手中接过这本薄薄的书,翻看了几页,内容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消化完的。

鲍勃·亨特见状,立刻为他做了背景介绍:“Link,这本书出版于1989年,作者之一就是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

当时日本经济达到顶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对美国构成了强大竞争。

书中的核心论点直指战后日本对美国的依附关系。盛田昭夫认为,日本不应再一味顺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要求,如在日美贸易摩擦中让步。而应基于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勇敢地对美国‘说不’,追求更独立、平等的外交地位。”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一位作者石原慎太郎的观点更为激烈,他批判日本的政治家和国民内心仍然抱有‘战败国’心态,缺乏自信,在国际事务中不敢表达自身立场。

他呼吁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哼,”哈维闻言冷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讽刺,“这可真是天大的讽刺!

日本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援助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带来的特需繁荣,才从一个战败国重新站了起来。

他们模仿、学习、甚至抄袭了西方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现在居然敢妄想着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文化的输出者?真是忘了自己的根基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