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海军6(第2页)
桂系的部队,在李、白的有意控制下,几乎是“兵不血刃”、“不损一兵一卒”地“光复”了广西大片失地。
然而,收复故土的喜悦很快被更深的忧虑所取代。
因为站在广西身后,取代日本成为新邻居的华联,其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恐怖的战斗力。
尤其是那些钢铁洪流般的坦克集群,让一直偏安西南、试图在大国夹缝中求生的桂系高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桂军?他们引以为傲的丛林作战和山地防御,在华联机械化部队和系统性的空中支援面前,不堪一击的景象已经在缅甸战场上重复上演。
李宗仁、白崇禧很清楚,国府对华联的态度已经再次转向高压限制,试图在滇西卡死人口向北流动的通道。
但桂系两巨头也敏锐地看到另一个机会:被国府政策阻拦的、渴望进入华联控制区的庞大难民潮(其中就有很多原本聚集在黔、滇边境地区的人),他们现在将目光投向了广西这个可能的“后门”。
更重要的是,华联的强大是现实的,他们对国内其他势力的态度如何?
特别是对桂系这种拥有军队和地盘的“诸侯”,会不会像南京政府那样欲除之而后快?
还是可能成为某种合作伙伴?巨大的未知与潜在的机遇,促使白崇禧亲赴曼德勒,必须与宋天这位华联实质上的最高领袖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摸底”与利益交换的谈判。
宋天回到曼德勒后,立刻与白崇禧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闭门密谈。
会谈地点防守严密,所有记录都由最核心的机要人员负责,两人究竟谈了什么具体条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外界无从知晓。即使是华联内部的核心层,也只能等到会议结束后,从宋天和后续的行动指令中拼凑出谈判的成果。
人们只看到一条关键变化:此后人口迁徙的主要通道,发生了战略性的转移。原本由国府严控、流民试图穿越滇西原始森林险境的艰难道路(史迪威公路方向),陡然转向了广西。
桂军不仅完全放开了管制,甚至在某些地段提供了引导和基本的帮助,为什么桂系突然变得如此“大方”?
秘密很快传开:
桂军从华联手中获得了整整十个整编师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其中至少包含坦克团、重炮营和相当数量的自动火器),这足以让他们鸟枪换炮,成为国内任何一方都不敢忽视的强悍地方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