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机场终!(第3页)

 新四军各师接到了自成立以来最为大胆、规模空前的作战指令:在江淮流域(苏北、苏中、皖东)发动大规模破袭战与战略反攻!

 这份命令的背景非同寻常:一则浙南国军面对日军倾尽全力的疯狂进攻已显颓势,放弃浙南几成定局。

 必须用行动呼应支援,打击日军侧背;二则,华联在周家楼的成功投入证明了江北航线的巨大价值与可行性(必须牢牢守住并确保其安全)。

 三则,更在于“财神爷”的兜底——宋天在离开前(被迫返回总部后),特意指示将原计划用于支撑浙南战场的大批战略物资,尽数转运江北。

 这些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超过五万支新旧步枪(包括毛瑟98、春田等)、数千挺轻重机枪(勃朗宁、mg42)、五百多门各式迫击炮、山炮、野战炮及海量弹药、药品……源源不断地从濒临撤退的笕桥机场通过巨型运输机接力运抵江北。

 这些宝贵的物资,瞬间让新四军各部的装备水平完成了堪称“鸟枪换炮”的飞跃!

 在笕桥机场的最后几天,局势已趋明朗,第三战区长官部最终决定放弃浙南。

 华联空军部长吴建伟将军对此感到遗憾但无能为力(毕竟主角是国军)。

 他深知制空权在手,防守有希望,然而顾祝同麾下派系林立、互相掣肘的痼疾使得协同防御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吴建伟当机立断,调动所有能飞的运输机(甚至包括部分轰炸机改装),展开了可能是二战史上最紧张的“空中大搬家”。

 昼夜不停地将储存在浙南的全部航空油料、弹药、零件甚至部分整备的地勤人员,抢运至尚处于半成品状态的周家楼。

 在此期间,华联的战斗机部队(主要为p-51野马、p-47雷霆)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它们几乎以孤鹰搏群狼的姿态(数量上略少),凭借压倒性的性能优势,牢牢压制了江南地区的日军航空兵,为浙南国军的撤退、特别是江北大搬家行动,撑起了一方脆弱的天空。

 正是他们的浴血奋战,才使得日军地面部队的推进屡遭迟滞,无法迅速合围,为新四军接收物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