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桂南会战之围歼6(第2页)
这还仅仅是师级单位的火力密度!若是集团军甚至方面军的全力火力投送,那将是何等毁天灭地的场景?
“呼呼呼!”数十架战机从我们头顶低空飞过,机翼下挂满炸弹,向着日军纵深目标扑去。
“出击!”夏红泉师长将半个身体探出坦克炮塔,头戴装甲兵软帽,向身后轰鸣的装甲集群挥动手臂。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休整和重新集结,装甲部队规模更加庞大——越来越多的作战单位加入进攻序列。
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同时开动,产生的威压让我头皮发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豪情,想要大声呐喊,即使我只是一名女记者!
就在第14装甲师连续击破日军116和13师团,从战场右翼实施迂回包抄的同时,左翼的攻势同样猛烈——第15装甲师32装甲旅会同第四集团军第12摩托化步兵师展开了钳形攻势的另一半。
到43年10月7日中午,华联国防军在桂南战场已投入超过3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4个步兵师,支援战机超过600架,各型火炮超过3000门。
这种规模的机械化兵力投入,在华国战场上是前所未有的。
被围困的国军第16集团军在得到解围后,立刻焕发出惊人战斗力。
他们得到上百架运输机的空投补给,战斗力恢复了四成以上。
在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16集团军一扫前期颓势,甚至出现了团级单位追着日军联队打的局面。
站在桂南的土地上,我不禁想起四年前的同一天——39年11月15日,日军同样在这里发动攻势。
那时华国军队缺乏重武器和制空权,只能依靠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钢铁洪流。
39年的桂南会战中,华国军队虽然最终收复昆仑关,但付出了伤亡余人的惨重代价。
当时参战的第5军作为华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装备的还是苏制t-26坦克和德制装甲车,与如今华联国防军的“华夏一型”主战坦克(豹式坦克)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短短四年时间,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华国军队已经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从兵力优势转为火力优势,从单一军种作战转为多兵种协同作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夏红泉师长的宣言,背后是一种民族心理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