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新的开始3(第2页)
“即便炮火未熄,我们的后方建设从未有片刻停歇,1943年,华联用实打实的增长证明了新生政权的生命力!”
话音落下,身后的投影幕布上浮现出一组震撼人心的数字:1943年华联全年gdp达479亿美元,较1942年激增14倍。
这个数字一经公布,会场即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要知道,就在一年多前,华联刚刚接手这片被英法殖民者长期榨取的土地时,经济基础几乎一片荒芜,那些殖民者将这里视作“取之不尽的原料仓库”。
数十年间只专注于掠夺橡胶、锡矿、稻米等初级产品,从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大的工厂不过是殖民者开办的原料加工厂,设备陈旧,工人不足百人。
至于重工业,更是一片空白,连铁钉、铁丝都要依赖从欧洲运来的洋货。
“479亿美元,或许与美国近两千亿的体量仍有差距,但请诸位牢记,我们起步于废墟之上。”
宋子廉的手指重重敲在桌面,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短短一年多,全国新增工厂多家,其中雇佣员工超200人的规模化企业达3500家。”
“这些工厂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覆盖了轻重工业、民生保障、军工制造等几乎所有关键领域,甚至包括航空发动机、精密仪器、无线电通信等尖端产业。”
“我们的钢铁产量截止到年底正式达到年产量500万吨,在今年争取再翻一翻!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以上。”
“炼化产量达到370万吨!煤炭产量2700万吨!与钢铁产量一样,在煤炭、原油、炼化产能等争取再翻一倍!”
听到这里整个会堂里面爆发出一阵阵激烈的掌声,而且是经久不息的那种。
“我就在上个月去了在北部的工业新城考察,昔日的荒滩已变成烟囱林立的厂区。”
“一家家刚投产的机床厂内,崭新的立式车床正高速运转,飞溅的铁屑映照着工人们专注的脸庞。”
“里面的厂长李振华是从国内南迁的老技工,在与我交谈时他想起半年前工厂奠基时的场景仍感慨万千!”
“刚来时这里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建材要靠牛车拉,设备要靠人力卸,现在我们能造出精度达0.01毫米的机床,不比欧洲的差!”
接着宋子廉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
“这样的场景在华联各地随处可见,纺织厂的纺纱机昼夜不停,生产的棉布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能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