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登陆3(第2页)
苏门答腊岛的空袭仍在继续,硝烟染红了海峡的天空。而在岘港,新舰的汽笛开始鸣响,仿佛巨兽苏醒的喘息。
空袭的轰鸣如同连绵不绝的惊雷,在马六甲海峡上空已经回荡了整整一天。
铅灰色的云层被爆炸的火光染成深浅不一的橘红色,硝烟混合着海水的咸腥味,在海峡两岸的空气中弥漫,形成一层厚重得几乎能触摸到的雾霭。
苏门答腊岛西侧的海岸线原本是英国殖民者精心构筑的防御壁垒,那些曾直指海峡中央的350毫米岸炮炮管,如今只剩下锈迹斑斑的炮座,像被折断的巨矛,在轰炸后的废墟中沉默地指向天空。
1942年日军席卷南洋时,这些曾让盟军引以为傲的岸防体系遭遇了第一次重创。
当时南方军司令部认为,马六甲海峡的封锁只需依托马来半岛一侧的火力,苏门答腊岛的防御纯属冗余。
更何况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正传来美军反攻的消息,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丛林里,日军与美军的拉锯战已经耗尽了太多装备。
于是,19门350毫米巨炮被拆解成零件,用运输船分批运往太平洋诸岛,200余门中小口径火炮也随之撤离,只留下空荡荡的混凝土碉堡,与少数负责警戒的日军士兵守着这片被遗忘的防线。
此刻,海峡的海面上,华联海军的扫雷舰队正借着轰炸的掩护,在夜色中展开作业。
三艘“翠鸟”级扫雷舰的舰艏切开黑色的海浪,舰体两侧的扫雷索如同巨大的铁犁,在海床下拖拽着,不时传来水雷被引爆的闷响。
那是日军撤退前仓促布设的锚雷,黑色的雷体在海水中若隐若现,像潜伏的毒蛇。
扫雷舰的甲板上,水手们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仪器,他们大多是不久前被华联军队解救的英美荷水兵。
英国皇家海军的老水手托马斯,袖子上还留着“威尔士亲王”号沉没时的油渍,他拒绝了华联提供的新军服,而是穿着自己的破旧海军军服,他需要用这件衣服来时刻提醒自己,日本人给他们带来的耻辱!
在他身边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海军官兵,他们都被华联海军临时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