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袒露心迹2
宋子廉走向阳台边缘,手指轻轻抚过一盆兰花的叶片。
新加坡的国花兰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优雅,那一千多个品种的兰花,象征着海外华人的多样性与韧性。
“那些帝国主义国家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不指望咱们的那位妹夫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可他不能拖后腿、挖墙脚!”
宋子廉转身,目光如炬,“就为了个人的成就,让千千万万的国人继续沉沦下去!华夏必须复兴,也必然要再次复兴!”
这时,远处传来轮船的汽笛,宋子廉走向栏杆边,望着繁忙的海峡,继续道:“为此!我们这群孤悬海外的遗民也有责任扛起这面复兴的大旗!远东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华夏的怒吼!”
宋子廉的思绪飘向了更深远的历史长河,他想起了自己阅读过的那些新加坡竹枝词——这些记录当地风土民情的诗歌,正是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
“四弟,你可知道邱菽园的《星洲竹枝词》?”
宋子廉突然问道,不等回答便继续道,“这位新加坡文坛领袖,用竹枝词记录南洋风土、启发民智,他在序中写道,现代社会形态复杂,诗歌难以穷尽,只能挑出几个方面来入诗,这正是我们海外华人的写照啊!”
宋子文点头称是。
他明白堂哥的深意:文化认同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正如历史小说《金瓯缺》所展现的,即使在国家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仍通过创作寄托家国情怀,激发民族斗志。
宋子廉继续说道:“徐兴业在抗战期间开始创作《金瓯缺》,以北宋末年的民族战争为背景,寄托对抗日战争的关切。”
“这部小说坎坷四十余年才得以完成,但作者的爱国之心从未改变。我们今日的坚持,又何尝不是如此?”
随着夜色渐深,两人的对话也越发深入,宋子廉向堂弟透露了更多华联面临的现实挑战。
“我们掌握的证据显示,军统的渗透已经深入到我们各个层面。”
宋子廉语气沉重,“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惜与日本人和美国人勾结按照战时条例,这些人都该被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