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清扫欧罗巴的宣言!(第3页)

 如今国府的军备补给,有近六成来自华联援助:从步枪、机枪到迫击炮,从粮食、药品到通讯设备,每一样都关乎前线战局。

 本来就在前几天的会议室卖了一次华联,若是现在与华联彻底闹僵,美国的援助因空域和陆上通道被英法封锁而遥遥无期,苏联的援助又因外蒙古问题陷入停滞,国府将彻底陷入补给困境。

 “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啊!”这位瘫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德黑兰的夜色,眼中满是绝望。

 他甚至在心里暗忖:若不是宋天在会议上得罪了英法,这些西方国家也不会迁怒到国府头上。

 可这荒唐的念头,也只敢在心里想想——他连质问华联的勇气都没有。

 与国府的无能狂怒截然不同,华联境内此刻却是众志成城的景象。

 德黑兰会议的经过通过内部通讯渠道传回华联后,各地民众群情激愤,原本就高涨的参军热情更是达到了顶峰。

 在宋天的指令下,新一轮扩军计划迅速启动,而这一次招募的重点对象,是东南亚各地的华侨青年。

 彼时的东南亚,生活着超过六百万华人。

 他们大多在当地经商、务农,却长期遭受殖民政府的歧视与压迫——在荷兰统治的印尼,华人不得担任政府公职。

 在英国控制的马来亚,华人开采的锡矿要缴纳比当地人高三倍的税费。

 在法国殖民的越南,华人子女甚至无法进入公立学校读书。当华联招募华侨青年参军的消息传来,压抑已久的民族认同感瞬间爆发。

 农历新年刚过,东南亚各地的华联招兵处就排起了长龙。

 在新加坡的招兵点,十九岁的陈阿福攥着父亲给的护身符,挤在人群中激动地喊道:“我要参军!跟着华联打小鬼子与洋人,让他们再也不敢欺负我们华人!”

 他的父亲是一名杂货店主,几年前因拒绝向英国殖民警察缴纳“保护费”,店铺被砸得稀烂,这件事成了陈阿福心中永远的痛。

 在曼谷的招兵处,二十一岁的林美玲剪掉了长发,换上了军装,混在一群女性报名的人群中。

 她的哥哥一年前在菲律宾被日军杀害,得知华联要组建军队抗击侵略、保护华人时,她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参军。

 “我要替哥哥报仇,也要保护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