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从野人山开始!酱油狂徒
第437章 加速发展1(第3页)
“现在越来越多的土着愿意来工地工作,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与当地土着主要从事体力劳作不同,华国移民大多进入了工厂或参与土地开垦。
在吉隆坡的纺织厂内,来自华国河南的女工张桂兰正在操作纺织机。
她去年随家人移民到华联,如今每月能拿到比在老家高十倍的工资,还分到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
“在这里,我们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比在老家强多了!”张桂兰笑着说。
土地开垦则是华国移民最热衷的工作,东南亚的土地肥沃异常,且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农作物,这对于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华国农民来说,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在加里曼丹岛的开垦区,来自华国山东的老农正带着家人开垦荒地。
他手里拿着提供的新式农具,脸上满是兴奋:“你看这土地,黑得流油,种啥长啥!在老家,哪有这么好的地啊!”
为了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华联出台了极为优厚的政策:新开荒的土地三年内免征赋税,三年后只需上交一成的粮食产出作为田亩税。
这一政策彻底点燃了华国移民的开垦热情——要知道,在华国老家,许多佃户需要将六成以上的粮食上交给地主,辛苦一年却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在中南半岛的开垦区,移民们用提供的拖拉机开垦荒地,用化肥改良土壤,用新式种子提高产量。
仅仅半年时间,这里就开垦出了超过三千万亩的耕地,种植了水稻、玉米、橡胶等农作物。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大规模移民,到年底时,整个华联控制区域新增的耕地面积已超过2亿亩。
这些新开垦的土地,不仅解决了华联的粮食自给问题,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
在橡胶种植园,工人正在收割橡胶;在甘蔗种植园,收割机正在收割甘蔗;在水稻种植区,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移民们看着丰收的景象,脸上满是喜悦。许多家庭都给宋天立了长生牌坊,每天供奉香火,他们说:“是宋司令给了我们好日子,我们一辈子都感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