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一百九十九)(第2页)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林小华立刻开始整理资料。他翻出这几年发表的所有作品,从最早的豆腐块消息到后来的人物通讯,一篇篇重新阅读。午休时间,他连饭都顾不上吃,继续完善课件。小雪看他这么投入,笑着摇摇头:“小华哥,这么忙?”

 

“没办法,临时接到的任务。”\"小华头也不抬,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着。

 

接下来的几天,林小华白天上课,晚上熬夜准备培训材料。他把自己的作品按照不同类型分类,标注每一篇的创作背景、采访过程和编辑修改意见。特别是那篇获得县里新闻一等奖的《一场美食的盛会》,他反复琢磨如何通过这个案例讲解新闻角度的选择。

转眼到了培训当天。中心小学的礼堂里,80多名来自镇政府各部门和各中小学的干部教师陆续入座。前排几位穿着正式的中年男子正在低声交谈,他们是镇政府党政办的资深干部。

 

“听说今天是个年轻老师讲课?”一个头发略显花白的男子问旁边的人。

 

“是啊,听说是田坝小学的老师,叫林小华。”同伴回答,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哼,一个小学老师能懂什么新闻宣传?我们天天跟媒体打交道……”白头发男子撇撇嘴。

 

这时,何校长走上台,简单介绍了培训的背景和要求。当他请出林小华时,台下响起礼节性的掌声。林小华穿着一件浅蓝色衬衫,黑色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但年轻的面容还是透露出他的稚嫩。

 

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林小华感到双腿有些发软。台下那些审视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特别是前排那几位交头接耳的干部,眼中的怀疑几乎要化为实质。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麦克风。

 

“各位领导、同仁,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粗浅体会……”林小华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很快稳定下来。

 

他打开ppt,第一页展示的是他发表在《安城日报》头版的一篇通讯。“我想先谈谈党报党刊在新闻宣传中的特殊地位……”

 

随着讲解的深入,林小华逐渐忘记了紧张。当他讲到《一场美食的盛会》这篇稿件时,台下的窃窃私语渐渐消失了。

 

“这篇报道的由头是今年西江镇举办的美食节。最初,我的角度很简单——报道活动吸引了多少游客。”林小华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两篇报道的对比,“但是,就在活动第二天,《安城日报》已经刊登了《西江镇美食节吸引游客2万人》的消息稿件。如果我再用同样的角度,不仅重复,而且毫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