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零一)

头条论文的背后

 

星期一早晨七点四十分,安城师范专科学校的女生宿舍里,林小丽对着毕业论文抓耳挠腮。桌面上散落着几本翻开的参考书,床铺上堆满了揉皱的草稿纸。她盯着屏幕上那篇只写了一千八百字的论文初稿,眼睛酸涩得几乎要流下泪来。

 

“怎么办啊……”林小丽把脸埋进手掌,声音带着哭腔。毕业论文截止日期就在十五天后,而她的《浅析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连基本框架都没搭好。室友们早就完成了各自的论文,此刻不是在悠闲地刷剧,就是在准备毕业旅行的行李。

 

手机震动起来,是班长张明发来的消息:“小丽,你的论文进度怎么样了?李教授刚才又在群里催了。”

 

林小丽的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半天,最终只回复了一个“在努力”的表情包。她深吸一口气,翻出通讯录,指尖在那个熟悉的号码上徘徊许久,终于按下了拨通键。

 

“喂,小华……”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林小丽的声音立刻软了下来,“我论文写不出来了……”

 

电话那头,林小华正在政协机要室整理文件。听到姐姐带着哭腔的声音,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公文,快步走出机要室。“别急,慢慢说。论文遇到什么问题了?”

 

“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参考书都翻遍了,就是组织不起来。”林小丽咬着嘴唇,手指无意识地卷着发梢,“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我已经把初稿发你QQ邮箱了。”

 

林小华皱了皱眉,看了眼手表。他今天上午还有个重要会议,但听着姐姐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他叹了口气:“好,我马上回办公室看看,你先别着急。”

 

挂断电话后,林小华匆匆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登录QQ。下载附件后,他快速浏览了一遍林小丽的论文初稿,眉头越皱越紧。这篇所谓的“初稿”充其量只能算个提纲,论点模糊,论据单薄,连基本的格式都不规范。

 

作为曾经的教育局副局长,林小华恰好负责教育方面的统计汇报工作,对西城县的教育状况了如指掌。看着这惨不忍睹的论文,他做了个决定。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林小华完全沉浸在了论文修改中。他重新拟定了题目《让乡村学生享有高质量义务教育》,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全部用上:西城县小学共有名学生,125所小学和教学点……这些精确到个位数的数据,加上对教师缺口、设施老化等问题的深入分析,让整篇论文立刻有了质的飞跃。

 

“持续加大乡村教师招聘力度……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林小华一边打字一边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在上班时间,也忘记了即将开始的会议。

 

当最后一个句点落下时,林小华长舒一口气,满意地看着焕然一新的论文。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为什么不直接投稿给《安城日报》呢?作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如果能发表,对姐姐的毕业和就业都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