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一十五)
破格
七月的早晨,在西城县宾馆的院子里,省政协主席刘勇从黑色奥迪车上迈下来,白衬衫的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他抬头看了看宾馆主楼上悬挂的“热烈欢迎省政协领导莅临指导”的红色横幅,微微点了点头。
“刘主席,这边请。”西城县政协主席陈洪正快步迎上来,今天特意穿了一件黑色西装,显得格外正式。
刘勇笑了笑,拍了拍陈洪正的肩膀:“老陈啊,这么热的天还穿这么厚实,辛苦了。”
陈洪正连忙摆手:“不辛苦不辛苦,刘主席百忙之中来我们西城指导工作,是我们的荣幸。”
会议室里空调开得很足,椭圆形的会议桌周围已经坐满了人。刘勇带着省政协党组班子成员入座主位,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坐在对面的省委组织部部长韩志明身上。韩志明今年五十八岁,头发略显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他微微向刘勇点头示意。
“开始吧。”刘勇对陈洪正说道。
陈洪正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汇报材料。他的手指有些颤抖,翻了几页才找到开头。
“尊敬的刘主席、韩部长,各位省政协领导,我代表西城县委县政府,汇报我县政协的联村帮扶工作情况……”
陈洪正的声音起初有些发紧,但随着汇报的深入,他逐渐找回了自信。他详细介绍了县政协机关帮扶清溪镇田禾村的各项举措和成效,特别是产业发展方面的突出成绩。
“……目前全村已发展生猪养殖数量在1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0户,养牛2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9户,全村累计养殖生猪3000余头,肉牛500余头……”陈洪正说到这里,声音提高了八度。
刘勇靠在椅背上,右手食指轻轻点着太阳穴,看似漫不经心,但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陈洪正。当陈洪正汇报到消费帮扶的具体数据时,刘勇突然坐直了身体,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几个数字。
“……帮群众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收入。”陈洪正最后总结道,合上文件夹,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他偷偷瞥了一眼刘勇的表情,发现对方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钟。刘勇将手中的钢笔轻轻放在桌上,发出“嗒”的一声轻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陈主席的汇报很全面啊。”刘勇开口道,声音不大但很有穿透力,“特别是产业帮扶这块,数据详实,成效显着。”他说着,目光转向坐在一旁的韩志明,“韩部长,你觉得呢?”
韩志明微微前倾身体,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确实不错。西城县政协的帮扶工作抓得实,落得细,特别是能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个思路很好。”
刘勇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对了,我记得前不久省委赵书记特别表扬了一篇报道,叫什么来着……”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手指轻轻敲击着额头。
陈洪正立刻接话:“是《谢玉民的增收账》,我们县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林小华写的。”
“对,就是这篇!”刘勇一拍桌子,声音提高了几分,“赵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上都提到了,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既有事实又有思考,反映了基层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精神面貌。”他说着,目光炯炯地看着韩志明,“韩部长,这样有见解、有想法的干部,是不是应该打破常规,尽快提拔重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