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二十五)(第2页)
林小华脸色一变,立即掏出手机:“我马上联系医院。”他迅速拨通了一个号码:“黄院长吗?我是林小华。我婶婶王远菊,高龄产妇,马上送到卫生院,请安排最好的医生准备接生。”
挂断电话,林小华帮陈新军把王远菊扶上车:“叔,你们先去,我处理完手头工作马上过去。”
面包车发动后,林小华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雪儿,婶婶要生了,正在去镇卫生院的路上。你赶紧过去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
镇卫生院距离小店村有二十多里路,虽然道路平坦,但陈新军还是觉得车子开得太慢。王远菊在后座痛苦地呻吟着,陈新军握着她的手,不停地安慰:“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
此时,老母亲在家里数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陈新军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稻田,心跳如鼓。他和王远菊结婚第二年就有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肯定是全家人的宝贝,大家都会关心他。
三十分钟的车程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当面包车终于停在镇卫生院门口时,黄院长已经带着几名医生护士等在那里了。
“快!担架!”黄院长指挥着,几名医护人员迅速将王远菊抬上担架,推进了检查室。
陈新军想跟进去,被一名护士拦住:“家属请在门外等候。”
检查室里,医生们迅速为王远菊做了检查。黄院长眉头紧锁:“胎位不正,而且产妇年龄大,必须立即剖腹产。”
消息传到门外,陈新军脸色刷地变白:“剖腹产?难道说顺产就不行吗?”
这时,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声传来,陈雪儿匆匆赶到。她是林小华的妻子,陈新军的侄女,二十六七岁左右,穿着淡蓝色连衣裙,圆脸上满是焦急:“叔叔,婶婶怎么样了?”
陈新军六神无主地把情况告诉她。陈雪儿听完,立即说:“叔叔,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医生怎么说就怎么做。签字吧,晚一分钟危险就多一分。”
陈新军看着手术同意书上那些可能出现的风险,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笔。陈雪儿握住他的手:“叔叔,相信医生,婶婶和孩子都会没事的。”
在侄女的鼓励下,陈新军终于签下了名字。护士立即拿着同意书跑进手术室,门上的红灯亮了起来。
陈新军瘫坐在长椅上,双手抱头,他坐在一旁默默流泪,陈雪儿搂着叔叔的肩膀轻声安慰。
约莫半小时后,林小华也赶到了医院。他脱下西装外套搭在手臂上,白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片:“情况怎么样?”
“正在手术。”陈雪儿简短地回答,然后转向丈夫,“你怎么来了?不是要检查‘三夏’生产吗?”
林小华擦了擦额头的汗:“我让刘镇长先负责了。婶婶情况特殊,我不放心。”他走到陈新军身边坐下,“叔,黄院长是县里有名的妇产科专家,调来我们镇卫生院就是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有他在,婶婶和孩子肯定没事。”
陈新军点点头,但眼睛始终盯着手术室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