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七十四)(第2页)

 

孙少林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这些都是小事……”

 

“不,这些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陈瑞郑重地说,“对了,您有没有白色背景的寸照?所有程序都走完了,就差照片了。”

 

三天后,孙少林站在安城市政协大楼前,望着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深吸了一口气。他穿着妻子刘菲菲特意为他买的新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刚刚领到的市政协工作证。

 

“孙常委,欢迎加入我们的队伍。”陈瑞热情地握着他的手,“明天的城市建设专题调研,您一定要准时参加。”

 

第二天清晨,孙少林将店里的生意交给妻子,自己打车前往市政协。九点整,一辆大巴车载着二十多位政协委员驶向西城县。孙少林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这条路他走过无数次,从西城县到安城市,从一个小厨师到饭店老板,再到现在的市政协常委。命运有时真是奇妙。

 

“各位委员,我们即将到达第一站——西城县长乐路城市规范停车现场。”随行工作人员介绍道。

 

大巴车停稳后,孙少林跟着众人下车。雪后的阳光格外明亮,照得人睁不开眼。他眯起眼睛,看到前方一群人正围着一个正在讲解的年轻干部。那熟悉的背影让孙少林心头一跳。

 

“……目前已在16条道路两侧规划地上停车位2988个,地下停车位1272个,有效缓解了旅游季停车难的问题。”

 

这声音!孙少林不由自主地向前挤了几步。讲解的年轻干部转过身来,正好与孙少林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住了。


“小华?”

 

“少林哥!”

 

林小华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紧紧握住孙少林的手:“你怎么在这?”他的眼睛亮得惊人,脸上的惊喜掩饰不住。

 

“我现在是市政协常委了,”孙少林笑着说,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今天是来参加调研的。”

 

“太好了!”林小华用力拍了拍孙少林的后背,“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陈瑞走过来,好奇地看着两人:“你们认识?”

 

“何止认识,”林小华笑着说,“我们是一起从西城县打拼出来的兄弟。当年我在乡村学校当老师,少林哥在镇上开小吃摊,没少照顾我。”

 

孙少林摇摇头:“明明是你照顾我多些。要不是你帮出谋划策,我现在可能还在街边摆摊呢。”

 

调研组的行程很紧凑,孙少林和林小华只能偶尔交换一个眼神或简短的对话。但每次目光相接,两人都会会心一笑,仿佛回到了当年在西城县互相扶持的日子。

 

傍晚时分,调研组结束了在市区最后一个点的视察。座谈会结束后,人群陆续走出会场。孙少林站在门口,看到林小华也从里面走出来,两人相视一笑。

 

“什么时候听到你把现在的‘常务’两个字去掉,在西城县当上政府一把手多好。”孙少林半开玩笑地说。

 

林小华摇摇头,脸上带着无奈的笑容:“按照组织规则,我只能去其他县担任政府正职。”

 

“那也不错啊,至少是正的。”孙少林拍拍他的肩,“不过先不管正的还是副的,这会儿还是要吃饭。怎么样,不去政协的晚宴,去我店里?我亲自下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