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七十七)(第2页)

 

“马女士,您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吗?”孙少林打开录音功能,同时在小本子上记录关键信息。

 

原来马女士是省城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这次来安城是为了一个重要项目。导航将她导到那条小路后,她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出口,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没想到是条断头路。

 

“最气人的是,”马女士的声音带着委屈,“我掉头回来时特别小心,就怕违章,结果还是……”

 

挂断电话,孙少林又去现场看了看。“果然有问题。”他喃喃自语。农贸市场周边三条小路都是断头路,而通往主干道的唯一出口标线模糊不清。

 

孙少林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一份题为《关于改进我市交通执法及道路建设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逐渐成形。他不仅详细记录了马女士的遭遇,还附上了现场照片。写到建议部分时,他停下来喝了口水,思考如何让建议更具操作性。

 

“一、建议交警部门建立外地车辆‘首违不罚’‘轻微违法告知’机制,展现城市温度;二、由交通局牵头,联合住建、规划等部门,尽快打通城区断头路,完善路网结构;三、全面排查更新城区道路标线,建立定期维护机制……”

 

写完已是深夜十一点,孙少林又反复修改了几遍,确保每句话都言之有据、建议可行。窗外,安城的灯火依旧明亮,他想象着马女士此刻可能正在酒店房间里辗转难眠,因为一次无心之过被扣分罚款,明天还要强打精神去见客户。

 

星期一早晨七点半,孙少林就站在了市政协办公楼前。这份建议他打印了三份,还特意用回形针将照片和地图截图整齐地别在最后一页。

 

“少林哥,这么早?”门卫老张惊讶地拉开大门,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

 

“有一些材料要交给陈主任。”孙少林三步并作两步上了楼梯,心跳得厉害。他知道,这份建议如果被采纳,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处境。

 

市政协办公室主任陈瑞刚泡好茶,见孙少林匆匆进来,笑着招呼:“小孙啊,听说你周末又去基层调研了?年轻人就是有干劲。”

 

“陈主任,您看看这个。”孙少林双手递上信封,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发颤,“上周六亲眼所见,我觉得问题很典型。”

 

陈瑞的表情逐渐严肃。看完后,他揉了揉鼻梁:“这个情况确实值得重视。我马上向主席汇报,这确实反映了我们城市治理的短板。”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了一个短号:“喂,李秘书吗?我是陈瑞,有份重要社情民意信息需要立即呈报主席……”

 

让孙少林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他正在社区走访时接到陈瑞电话,背景音嘈杂,似乎正在开会:“小孙,你的信息被直呈孙书记了!书记做了重要批示,要求三个部门立即整改!”陈瑞的声音里透着兴奋,“你准备一下,可能很快要开协调会。”

 

三天后的早晨,孙少林接到通知参加市政协座谈会。他推开会议室大门时,他愣住了——市公安局局长韩世鹏、交通局局长黄发平、住建局局长沈志明齐刷刷站了起来,会议室里还有七八位他不认识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