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九十)

温暖的港湾

 

正月初八的西城县寒风依旧刺骨,下午四点,在总投资8亿元的秦龙现代农业公司与西城县合作建设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工地上,各种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县委书记鲁为民三天前在项目推进会上拍板决定,由常务副县长林小华全权负责项目对接工作,并要求他每周必须有三天在工地现场办公。此刻,林小华正站在工地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门口,眉头微蹙,目光扫视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林县长,地基开挖已经全部完成,周边征地工作也没有障碍。”项目负责人陈清泉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叠图纸,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掩不住兴奋,“多亏了县里的支持,进度比预期快了近一周。”

 

林小华接过图纸,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敲打:“清泉,质量不能马虎。这个项目关系到全县农产品转型升级,马虎不得。”他说话时眼角浮现几道细纹,那是长期熬夜工作的痕迹。

 

陈清泉点点头,这位他安城师范学校的老同学如今已是西城县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记得林小华当年在师范时就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如今这份特质在副县长岗位上更加凸显。

 

“放心,我亲自盯每个环节。”陈清泉保证道,随即看了看表,“都快晚上七点了,咱们先吃点东西吧?工地食堂简单准备了几个菜。”

 

林小华这才意识到自己饥肠辘辘,他揉了揉太阳穴:“好,边吃边聊。”

 

工地食堂的灯光略显昏暗,六道家常菜摆在简易折叠桌上,虽不丰盛却热气腾腾。林小华夹了一筷子青菜送入口中,满足地叹了口气:“比县政府食堂的饭菜香多了。”

 

陈清泉笑了,眼角挤出几道笑纹:“是你饿坏了。”他顿了顿,眼神忽然变得遥远,“还记得咱们在师范的时候吗?食堂那白菜炖粉条,五毛钱一份。”

 

“怎么不记得,”林小华也笑了,“你总抱怨菜里没油水,每次都要加两勺辣椒酱。”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八年前的青葱岁月。陈清泉端起饭碗,却没有立即动筷,而是轻叹一声:“那时候我一心想回老家当老师,谁知道最后会走上这条路。”

 

林小华放下筷子,认真听着老同学的感慨。陈清泉继续道:“毕业分配时,我被安排到离城区最远的乡镇,回家一次要四个小时……我退缩了。”他又夹起了一片瘦肉,“正好舅舅在秦龙公司,就把我弄进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林小华轻声说,目光落在自己粗糙的手掌上。这双手曾经握过粉笔,批改过作业,如今却更多地在文件上签字,在工地上指点江山。

 

陈清泉好奇地问:“你呢?当年师范第一名,怎么没当老师?”

 

林小华的眼神飘向远处,仿佛穿越时光:“我确实当了两年乡村教师……”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后来县里选拔年轻干部,校长推荐了我。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就到了今天。”

 

夜幕完全降临,工地上的灯光一盏盏亮起。两人聊到九点多才意识到时间已晚。林小华站起身,拍了拍陈清泉的肩膀:“明天继续,地基完成后马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我会亲自监督。”

 

“一定不负所托。”陈清泉郑重承诺。

 

回家的路上,林小华靠在车后座,闭目养神。车窗外的霓虹灯在他疲惫的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秘书小李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轻声道:“林县长,要不要先送您去医院看看?您脸色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