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九十四)(第2页)
“肉丝要再切细一些,这样容易熟。”女老师拿起刀示范,“看,这样——”
“刘老师,”一个圆脸女生突然发现了门口的参观者,惊讶地叫道,“校长来了!”
女老师转过身,看到来人后连忙擦了擦手迎上来:“陈校长,林县长,您们好!”她的目光落在孙少林身上,眼睛一亮:“这位就是少林哥吧?久仰大名!”
陈明远笑着介绍:“这是我校食堂的承包人刘晓梅,现在负责厨艺社团的教学工作。晓梅,少林哥可是专业大厨,你们可以多交流。”
孙少林饶有兴趣地看着灶台上那盘刚出锅的西红柿炒鸡蛋:“刘老师教得不错啊,这菜色泽很好。”
刘晓梅有些不好意思:“哪里,都是些基础。自从陈雪儿到县城开饭店后,学校就把厨艺社团交给我负责了。每周两节课,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孙少林洗过手,从食材区取出一块瘦肉和几个青椒。他的动作突然变得异常专注,眼神锐利如鹰。
“做菜首先要选好料。”他一边处理食材一边讲解,“瘦肉要选这种略带纹理的,太嫩的反而没嚼劲。青椒要选皮薄肉厚的,颜色越深越好。”
他拿起刀,刀光闪烁间,肉块已经变成均匀的细丝。“切肉要顺着纹理,”他放慢动作示范,“这样炒出来才会嫩而不碎。青椒要这样拿刀,切得均匀才能同时熟透。”
围观的师生越来越多,连林小华都凑近观看。孙少林完全沉浸在烹饪的世界里,他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解释:“腌制肉丝有诀窍——分三次加少量水,让肉充分吸水,再加料酒、生抽和一点点糖……”
油锅烧热,孙少林的动作突然加快。肉丝下锅时发出“嗤啦”一声响,他快速翻炒,手腕灵活地抖动炒勺。“炒肉丝火要大,动作要快,变色就出锅,不然就老了。”
接着是青椒丝下锅,孙少林颠勺的动作潇洒流畅,青椒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均匀受热。“青椒炒到八分熟就放盐,最后把肉丝回锅,快速拌匀……”
整个过程中,厨房里只有食材与锅铲碰撞的声音和孙少林清晰的讲解。最后,他将炒好的青椒肉丝装盘,香气顿时弥漫整个厨房。
“尝尝看。”孙少林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社团学员李雨晴鼓起勇气第一个上前,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她的眼睛瞬间睁大:“哇!肉好嫩,青椒脆脆的,比我妈妈做的还好吃!”
其他孩子也纷纷品尝,发出阵阵赞叹。刘晓梅仔细品味后,敬佩地说:“少林哥,您的厨艺真是名不虚传。这肉丝根根分明,青椒爽口脆嫩,火候掌握得太精准了。”
孙少林笑着摇摇头:“熟能生巧罢了。其实烹饪最关键的不仅是技巧,更是用心。”他看向孩子们,“你们想学吗?”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孙少林手把手教孩子们复刻这道青椒肉丝。他耐心地纠正每个人的刀工,讲解火候的把握,甚至蹲下身来与最矮小的学生平视,确保他们能看清每一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