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四十二)

爆竹声里的团圆年

 

腊月三十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西江镇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林小华轻手轻脚地从床上爬起来,生怕吵醒身旁熟睡的妻子陈雪儿。他披上棉袄,站在窗前望着外面静谧的村庄,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玻璃上凝结成一片水雾。

 

“这么早就起了?”陈雪儿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睡意。

 

林小华回头笑了笑:“我去镇上买鞭炮和烟花,趁早去人少。你再睡会儿,孩子们都还睡着呢。”

 

他走到隔壁儿童房门口,轻轻推开一条缝。三岁半的大儿子林云松像只小虾米一样蜷缩在床上。妹妹林宛月和林宛茹睡在旁边的婴儿床里,两张粉嫩的小脸贴在一起,呼吸均匀而平静。

 

厨房里,母亲吴秀兰已经在忙碌了,灶台上的大铁锅里冒着热气,飘出米粥的香味。

 

“妈,您怎么也起这么早?”林小华小声问道。

 

吴秀兰头也不抬地搅动着锅里的粥:“年纪大了睡不着。你要去镇上?路上开车小心,昨晚上又下雪了,路面滑。”

 

“知道了。”林小华从挂钩上取下汽车钥匙,“我买完就回来,还要上山给爷爷奶奶上坟。”

 

出了门,冷空气迎面扑来,林小华不由得缩了缩脖子。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去年新建的,白墙灰瓦,门前一块平整的水泥地正好停车。自从调到县城当副县长后,他很少有时间回来,但每年除夕,全家必定会回到西江镇的老宅过年。

 

别克车发动的声音在清晨格外清晰,清晨路两旁的田野覆盖着一层白雪,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比起县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西江镇还保留着传统的年味。

 

镇上的主街道已经张灯结彩,各家店铺门前挂起了红灯笼,贴着崭新的春联。林小华原想把车开到超市门口,却发现前面道路已经被赶集的人群和临时摊位堵得水泄不通。他只好把车停在路边,步行前往超市。

 

超市里人头攒动,年货区更是挤满了采购的村民。林小华在烟花爆竹货架前仔细挑选着——给孩子们的小烟花、一万响的大地红鞭炮、几捆二踢脚,还有几盒孩子们最喜欢的“金喷泉”。购物车很快堆得满满的,他又拿了几包上好的纸钱和香烛,准备祭祖用。

 

“林县长,回来过年啊?”超市老板认出了他,热情地打招呼。

 

“是啊,李老板生意兴隆啊!”林小华笑着回应,“县城不让放鞭炮,还是回来过年有感觉。”

 

结账后,因为东西太多,超市借给他一辆小推车。林小华小心翼翼地把烟花爆竹装进后备箱,特别是那些孩子们指名要的“小金鱼”和“仙女棒”,他特意用衣服垫着,生怕路上颠簸弄坏了。

 

回到家看看时间才刚过八点,林小华决定顺便买些早点回去。他骑着二叔家的摩托车来到镇上的早点铺,要了两笼刚出锅的小笼包和三个茶叶蛋。食物的香气让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林建军经常在除夕早晨带他来这家店买早点,那时候一笼包子就能让他开心一整天。

 

回到家时,三个孩子果然还在熟睡。陈雪儿已经起来了,正在厨房帮母亲准备中午的饭菜。父亲林建军在院子里劈柴,见到儿子回来,放下斧头擦了擦汗。

 

“买齐了?”林建军问道。

 

“齐了,还买了些早点。”林小华把食物放在桌上,“爸,待会儿我上山给爷爷奶奶上坟,您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