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四十六)(第2页)

 林小华转向蒋大军:“圈舍改建可以纳入奖补范畴。还有,他流转了100亩撂荒地,这也该奖补。再加上肉牛养殖规模达标,三重奖补,应该能解决大部分资金问题。”

 蒋大军迅速在小本子上记录着:“明白,我回去就调整方案。”

 杨远洪激动得语无伦次:“这……这……太感谢领导了!”

 离开太行村时已近中午。林小华婉拒了镇上的饭局安排,只让老张在路边小店买了几个包子充饥。车子继续向西江镇最远的小店村驶去。

 “林县长,您这样太辛苦了。”蒋大军递过一个热腾腾的包子,“大过年的,连顿正经饭都不吃。”

 林小华咬了口包子,肉汁立刻溢出来:“老百姓的事等不得。春节前后正是谋划一年生产的时候,我们早点调研,政策就能早点落地。”

 车子驶入小店村时,林小华突然让老张停车。他摇下车窗,望向路边一户人家。蒋大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位白发老奶奶正和一个中年男子争执。

 “那是我奶奶家。”林小华轻声说,随即推门下车。

 “奶奶!”林小华快步走过去。老奶奶林明秀转过身,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小华?”她颤巍巍地伸出手,“你怎么来了?”

 “我来村里调研。”林小华握住奶奶手,转向中年男子,“新军叔,怎么回事?”

 陈新军有些尴尬地搓着手:“没啥,就是妈想再买几十只小羊,我觉得价钱太贵……”

 “贵什么贵!”林明秀打断儿子的话,“去年养的四十只,过年全卖了,赚了不少。今年多养些怎么了?”

 “问题是现在价格被中间商压得低了,”陈新军无奈地说,“要是有一个统一的市场,价格透明就好了。”

 小主,

 林小华眼睛一亮,转向跟过来的蒋大军:“听见了吗?这个县农业局可以协调建立起来。”

 蒋大军立即回应:“巧了,全县农副产品交易平台正在筹建,预计下个月就能运行。无论是粮油、药材还是牲畜,都能通过这个平台以合理价格交易。”

 林明秀高兴地拍手:“那太好了!新军,这下你没话说了吧?”

 陈新军挠挠头,憨厚地笑了:“要是真有这么个平台,我当然支持妈多养些羊。”

 林小华在奶奶家短暂停留后,继续在小店村走访了几户中药材种植户。每到一户,他都详细询问种植规模、销售渠道、面临困难等,并认真记录。种植户们起初拘谨,见他态度诚恳,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林县长,我们最愁的就是销路。”一位种植当归的老农说,“药贩子来收,价格说多少就是多少,我们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林小华点点头:“刚才说的交易平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我们正在制定的奖补政策也会向中药材种植倾斜。”

 离开小店村时,太阳已经西斜。林小华看了看表,决定再去最后一个点——城关镇三元村。

 三元村新任村支书汪世贤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见到县领导来了,紧张得额头冒汗。他带着林小华和蒋大军参观了村里的蔬菜大棚。寒冬里,大棚内温暖如春,各种蔬菜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