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四十九)
老支书的春天
农历二月十一,星期六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建军睁开眼时,窗外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他翻了个身,肚子“咕噜”一声响了起来。昨晚只吃了半碗剩饭,这会儿饿得前胸贴后背。
“哎,家里连个馒头都没剩下。”林建军掀开被子,轻手轻脚地下了床,生怕吵醒隔壁的女儿林小华。他拉开冰箱门,里面除了几颗蔫了的青菜和半瓶辣椒酱,空空如也。
“算了,出去吃吧。”林建军叹了口气,套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外套,轻轻带上门走了出去。
初春的清晨还带着几分寒意,林建军缩了缩脖子,双手插在口袋里,慢悠悠地往小区外走。街角的“老杨家早点铺”已经亮起了灯,蒸笼里冒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格外显眼。
“老林!这么早啊!”老板杨师傅热情地招呼道。
“饿醒了。”林建军笑着在靠门的位置坐下,“来碗肉酱米线,加个荷包蛋。”
“好嘞!”杨师傅麻利地下锅煮米线。
林建军望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思绪飘回了在西江村当支部书记的日子。那时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处理村民的各种事务,虽然累,但充实。退休后搬来县城,反而觉得日子过得空落落的。
“您的米线。”杨师傅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上面铺着厚厚一层肉酱,金黄的荷包蛋卧在中间。
林建军刚拿起筷子,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这不是林支书吗?”
抬头一看,西江镇党委书记刘仁华正站在桌前,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刘仁华穿着深灰色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还拎着个公文包。
“刘书记!”林建军连忙站起来,“您怎么在这儿?”
“我就住旁边的滨河花园。”刘仁华笑着坐下,“真是巧了,我正想着这几天去找你呢。”
林建军心里咯噔一下,刘书记找他准没小事。他夹起一筷子米线送入口中,含糊地问道:“什么事啊?”
刘仁华要了杯豆浆,凑近了些:“西江镇现在组建了集镇社区,缺个党支部书记。选来选去,没一个合适的。”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建军,“你在西江村当了这么多年书记,对集镇情况了如指掌,在群众中威望又高,连县长都解决不了的征地拆迁问题,你一出面就搞定了。这个位置,非你莫属啊!”
林建军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肉酱的咸香在口中弥漫,他却尝不出滋味。退休三年了,突然被邀请“重出江湖”,他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这个……”林建军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刘书记,我都六十多了,怕是……”
“六十多怎么了?”刘仁华打断他,“你身体比不少年轻人都硬朗。再说,社区工作不需要天天跑腿,主要靠经验和威望。一个月1800基本工资,加上400津贴,比你那点退休金强多了。”
听到工资数额,林建军眼睛一亮。
“我……我得考虑考虑。”林建军最终说道,“还得和孩子们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