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五十三)(第2页)
挂断电话,林小华转向满脸期待的龙小艳:“技术员下午就到,会在这里住一周。”他顿了顿,指着远处一个正在指导年轻人的老者,“那是谁?”
“老赵头,村里种猕猴桃年头最长的,有二十多年经验了。”龙小艳回答,声音里带着敬意,“村里人都听他的。”
“为什么不发挥这些‘土专家’的作用?”林小华眼睛一亮,快步向老赵头走去,“县里的技术员负责的点多面广,不可能随时待在这里。你们应该把老赵头这样的人组织起来,给他们培训,让他们当‘乡土专家’。”
龙小艳恍然大悟,小跑着跟上林小华的步伐:“您说得对!我这就去安排,让老农带新农!”
老赵头看见来人,赶紧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憨厚地笑了笑。林小华握住那双粗糙得像树皮一样的手:“赵师傅,您这园子打理得不错啊。”
“哎,马马虎虎。”老赵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是这几年新品种多了,有些新技术咱也拿不准。”
正说着,一个年轻人急匆匆跑来:“赵叔,东头那片藤又发病了,您快去看看吧!”
林小华跟着老赵头来到东边的园子,只见一片藤蔓的叶子卷曲发黄,背面还有白色粉状物。“白粉病,”林小华蹲下身仔细查看,“得赶紧打药,不然会传染整片园子。”
“我们打了药,可效果不好。”年轻人焦急地说。
林小华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快速写下一个配方:“试试这个,硫磺悬浮剂加上粘着剂,三天一次,连喷三次。”他撕下纸条递给年轻人,“县里的技术员下午就到,会教你们更系统的防治方法。”
正午的阳光炙烤着果园,林小华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回到镇机关食堂时,午饭时间已经过了。厨师长老王慌张地跑出来,围裙上还沾着油渍:“林县长,我这就给您重新炒几个菜!”
“不用麻烦,”林小华摆摆手,自己找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一碗炸酱面就行。”
龙小艳过意不去,亲自去厨房倒了杯热茶:“这怎么行,您好久没来我们……”
“工作要紧,吃饭不讲究。”林小华已经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开始记录上午的考察情况,“咱们抓紧时间,下午还要去工业园区。”
厨房里很快飘出炸酱的香味。老王亲自端上一大碗面条,金黄的炸酱上铺着翠绿的黄瓜丝和香菜,旁边还配了一小碟辣椒油。“林县长,您尝尝,这是我们自家做的酱。”
林小华大口吃着面条,一边翻看三合村的产业规划图,时不时用笔做着标记。龙小艳注意到,这位县里来的领导吃面时连一滴酱都没洒在文件上,动作利落得像军人一样。
“你们镇的产业规划做得不错,”林小华指着图纸说,“但要注意轮作问题。猕猴桃连作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建议间作些豆科植物。”
龙小艳赶紧记下来:“这个我们还真没考虑到。”
下午三点,县工业园区的果酒厂门口,企业负责人常建早已等候多时。这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与上午见的农民形成鲜明对比。见林小华的车到了,他快步上前拉开车门。
“林县长,欢迎指导工作!”常建热情地伸出手,“我们刚拿到‘月河猕猴桃酒’的商标注册证,正好请您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