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八十四)
老支书的最后一班岗
星期三早晨九点整,林建军站在西江镇镇政府大楼前,抬头望了望三楼最东边的那扇窗户。阳光透过玻璃窗折射出刺眼的光芒,他眯起眼睛,伸手整了整衣领。这套黑色的西装是他十年前被评为安城市“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时特意置办的,每逢重要场合才会穿。
“林支书,您来了。”门卫老张从值班室探出头来,脸上堆满笑容,“刘书记刚才还问您到了没有呢。”
林建军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老张啊,今天气色不错。”他转身看向身后的年轻人,“小黄,咱们上去吧。”
黄小兵今天穿了一件浅蓝色衬衫,黑色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边缘。“林叔,我还是有点紧张。”他压低声音说,喉结上下滚动。
林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手掌传来的温度让年轻人稍微放松了些。“四十年前我第一次见领导时,腿抖得像筛糠。”他轻声笑道,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走吧,刘书记不喜欢等人。”
楼梯间的墙壁上挂着一排历任镇领导的照片,林建军的目光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停留了片刻——那是二十五年前他作为先进工作者与老镇长的合影。照片里的他头发乌黑,眼神炯炯,而如今,镜子里的自己已是白发过半。
“咚咚咚。”黄小兵轻轻敲响了党委书记办公室的门。
“请进。”里面传来刘仁华浑厚的声音。
推门而入,刘仁华正伏案批阅文件,见两人进来,立刻放下钢笔站了起来。“老林,小黄,坐坐坐。”他绕过宽大的办公桌,热情地招呼道,眼睛却敏锐地注意到林建军手中那个略显正式的信封。
办公室宽敞明亮,窗台上的绿植生机勃勃。林建军在靠窗的沙发上坐下,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深吸一口气,将信封双手递给刘仁华。
“刘书记,这是我的辞职申请。”他的声音平稳而坚定,“我今年就要满64岁了,精力实在跟不上现在的工作节奏。”
刘仁华接过信封,眉头微蹙。他今年四十八岁,比林建军小了整整一轮半,但在基层工作经验上,他对这位老支书充满敬意。“老林啊,”他轻轻摩挲着信封,“你可是咱们西江镇的‘活字典’'=,社区里哪条巷子多深,哪户人家什么情况,没有你不知道的。”
林建军笑了笑,眼角挤出深深的鱼尾纹:“所以我才推荐小黄接任。这半年我手把手带他,这孩子悟性高,又有文化底子,比我当年强多了。”
黄小兵闻言立刻挺直了背脊:“刘书记,我还差得远呢!社区里好多事情都得请教林叔,我……我怕担不起这个担子。”他的声音越说越小,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
刘仁华没有立即拆开信封,而是将它放在茶几上,拿起茶壶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茶香在室内氤氲开来,暂时冲淡了空气中的凝重。
“老林,”、刘仁华啜了一口茶,斟酌着词句,“你的情况我理解。但你也知道,现在社区干部普遍年轻化,经验确实不足。”他放下茶杯,直视林建军的眼睛,“你看这样行不行——你改任党支部副书记,大型活动和重要会议时出席一下,平时不用坐班,待遇一切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