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八十八)(第2页)
不到一小时,老宅就焕然一新。陈雪儿和王远菊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饭菜的香气让老宅重新焕发生机。
九点整,木匠老秦和瓦匠老贾准时出现在门口。两人都已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腰板挺直。
“老婶婶,好久不见啊!”老秦爽朗地笑着,露出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
“可不是嘛,上次见面还是去年清明。”林明秀热情地招呼两人进屋,“先喝口茶歇歇脚。”
老贾摆摆手:“不忙不忙,我们先看看屋顶。”
两人绕着房子转了一圈,又爬上梯子仔细检查了屋顶状况。下来后,老秦拍拍手上的灰:“没啥大问题,就是几根椽子朽了,瓦片也破了百来块。我俩一起干,个把小时就能完事。”
说干就干。两人从三轮车上搬下早已准备好的木料和瓦片,动作麻利地开始工作。林小华想帮忙,却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手,只能站在梯子下面递递工具。
“年轻人,现在都不学这些手艺喽。”老秦一边熟练地敲打着钉子,一边对林小华说,“你爸那辈人还会修修补补,到你们这代,连锤子都拿不稳了。”
林小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秦叔说得对,我们这代人确实手笨。”
“不是手笨,是心思不在这上头。”老贾接过话茬,“现在年轻人都往城里跑,谁还愿意学这又脏又累的老手艺?”
林明秀站在院子里,仰头看着两个老伙计在屋顶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这些传统手艺,这些邻里互助的情谊,正在一点点消失。
十点半,屋顶修缮工作顺利完成。老秦和老贾从梯子上下来时,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完工了,保准十年八年不会漏。”老秦拍拍胸脯保证道。
这时,厨房里飘来阵阵饭菜香。陈雪儿走出来招呼:“秦叔、贾叔,饭好了,快进来吃吧!”
午餐格外丰盛:红烧肉、清蒸鱼、炒时蔬、乌鸡汤……林小华把一壶玉米酒放在桌上,陈新军给每个人都斟了一杯。
“来,我们喝一杯!”陈新军举起酒杯,“感谢你们帮忙修屋顶。”
老秦哈哈大笑:“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就见外了。”但他还是痛快地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多了起来。老秦感慨道:“新军啊,你现在是出息了,在镇上买了大房子。我们这些老手艺人,活是越来越少了。”
“秦大哥,您这话说的。”陈新军给两人又满上酒,“您和贾大哥这手艺,在咱们这一带可是数一数二的。”
“再有市场也干不动喽。”老贾摇摇头,“年纪不饶人啊。再过几年,就该彻底退休了。”
林明秀看着他们推杯换盏,听着这些熟悉的乡音,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这些人都是看着她长大的乡亲。
饭后,陈新军掏出两张百元钞票要付工钱,两位老匠人立刻变了脸色。
“你这是干啥?”老秦把钞票推回去,“帮这点小忙还要钱?太见外了!”
“就是,再说也没费多大功夫。”老贾也连连摆手。
林明秀见状,悄悄对儿子使了个眼色。陈新军会意,转身从车里拿出两壶自家酿的玉米酒,每壶足有六斤重。
“那这样,酒总得收下吧?自家酿的,不值几个钱。”
这次两位老匠人没再推辞,乐呵呵地收下了。临走时,老秦还特意叮嘱:“老婶子,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