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九十九)(第2页)
“对,老孙家的祖传手艺。”刘晓梅指了指其中一位年近五十的厨师。
陈雪儿眼睛一亮:“太好了!县里田书记最爱酸辣口,咱们的泡椒正好派上用场。”
她转向几位厨师,声音清脆而有力:“各位师傅,今天咱们就做最拿手的农家菜。凉拌三丝、酱牛肉、酸辣土豆片、红烧肉、清蒸鱼、土鸡汤……对了,一定要有蒸碗菜,那个最显功夫。”
厨师长老孙搓着手,有些犹豫:“陈老板,这些菜是不是太普通了?县里来的可都是大领导……”
陈雪儿笑着摇头:“孙师傅,您信我。我在县城开饭店时接待过不少领导,他们最怀念的就是这种‘妈妈的味道’。您就按平时给自家人做饭的感觉来,保证错不了。”
刘晓梅见陈雪儿如此笃定,也放下心来,转头对丈夫郭晓东说:“你和孙师傅赶紧去农贸市场,挑最新鲜的农家菜。肉要黑猪肉,鱼要现杀的,蔬菜找老李头家的,他家的不用化肥。”
安排妥当后,刘晓梅亲自下厨做了两碗肉臊子面。姐妹俩坐在后院的小桌前,边吃边聊。
“雪儿,多亏有你,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刘晓梅感激地说,“听说今天连市里的文部长都要来。”
陈雪儿夹了一筷子面条,若有所思:“文尚武部长?他可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不过别担心,他更看重食材的本味。对了,我记得你们家有自己熏的腊肉?”
“有!去年冬天熏的,挂在灶台上方,味道正着呢!”
“那太好了,蒸碗菜就用它做底。”陈雪儿眼睛弯成了月牙,“保证让文部长吃得停不下筷子。”
下午三点,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厨房里蒸汽缭绕,几十个蒸碗在笼屉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陈雪儿亲自检查每一道凉菜的调味,不时做些微调。
“酸辣土豆片要用泡椒水,辣椒多些……酱牛肉切得太厚了,重新改刀……这个凉拌三丝的胡萝卜丝要再细一些……”她穿梭在各个工作台之间,声音不高但充满权威,厨师们都心服口服地按她的要求调整。
下午六点二十分,第一拨参会人员开始陆续抵达。陈雪儿站在厨房门口,透过门缝观察大厅的情况。一百二十多名干部把包间坐得满满当当,喧闹声隔着门板传来。
“热菜可以开始准备了。”她转身对厨师们说,“酸辣土豆片我来炒,田书记最喜欢我做的这个。”
陈雪儿系上围裙,站在灶台前。锅烧热后倒入油,蒜末、泡椒爆香,然后下入切得极薄的土豆片。她手腕一抖,锅里的食材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火苗瞬间窜起又落下。最后淋上一勺泡椒水,香气顿时弥漫整个厨房。
“出锅!”陈雪儿将炒好的土豆片装盘,金黄的土豆片上点缀着鲜红的泡椒,色香味俱全。
就在这时,厨房门被推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探头进来。陈雪儿抬头一看,正对上镇党委书记刘仁华惊讶的目光。
“陈老板?真的是你!”刘仁华大步走进来,脸上写满惊喜,“我刚才尝了几道菜,就觉得这味道熟悉,果然是你亲自下厨!”
陈雪儿擦了擦手,笑着打招呼:“刘书记好。我表嫂临时接了这任务,心里没底,叫我来帮帮忙。”
刘仁华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下来:“太好了,有你把关我就放心了。这顿饭关系到我们镇的形象,我紧张得中午都没吃下饭。”
“您放心,都是按最地道的农家做法做的。”陈雪儿指了指正在装盘的蒸碗菜,“特别是这个,用的是自家熏了一冬天的腊肉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