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沙币(第3页)

 “看我的吧,保证能捡到好东西。”阿海拍着胸脯自信的说道。

 阿呆和舟舟也跟着表态,跑出去捡。

 看到蛤蜊、海螺、贝壳、小鱼、小虾、小螃蟹……都没放过,看到了就高兴的捡起来扔到桶里,叮叮咚咚的响个不停。

 孩子们感觉像是寻宝一样,每找到了一样就哇哇大叫着跑过来献宝,都兴奋极了。

 海水都退到底了,赵东不经意的踢开一块石头,就一只小白章吸在上面,用力的把它拽下来拿着过去扔到桶里。

 “沙币?”

 这里需要要注意它叫“沙币”,不要看错成傻逼!

 沙币一般分布在水深50~3000米的海床,通常隐身在沙子里,所以平常并不多见。

 我国发现的有22种,绝大多数见于南海。

 有时候会被海底风暴冲上海岸,离开海水几分钟就会死掉,变成死“沙币”,阿海带着弟弟能捡到这么多活的还真不容易。

 沙币因为长的像古代的大钱,所以也叫做沙钱、海钱等。

 有的海边渔民也叫它沙煎饼。

 它和海胆海星是异父异母的兄弟,只是它长残了,扁平的全身上下都是骨骼,可食用部分特别、特别少。

 赵东一个一个的都给挑出来,扔到沙滩上,让沙币们自生自灭,都没用放桶里占地方不说,还挺沉的。

 “三叔,你怎么都给扔出来了?”

 阿海手里捧着大沙币、小沙币过来,看着沙滩上赵东扔出来一小堆的沙币,着急的问道。

 “在哪里捡来的这么多?”赵东四处张望着问道。

 沙币正常活动范围是用厘米做计量单位的,为了方便繁衍下一代,它们都是群居的,发现一只沙币,周围就会有一群沙币。

 “在那边的沙滩里,这个不能吃啊?哎呀,真可惜,三叔那边老多了。”

 赵东走过去看看。

 顺便给阿海小哥几个科普一遍,海边的孩子对海生物比较了解,就因为是小就耳濡目染的结果。

 听得多了,不用特意记,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