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自在飞花1

第1章 海氛初起 渔樵惊变(第2页)


 “阿爷!”柴门后传来狗剩的哭喊。


 王阿福顾不上疼,死死盯着那倭人。就在这时,村西头传来马蹄声,是巡逻的县尉带着十几个弓手赶来了。“放箭!”县尉的嗓子喊得劈了叉,箭矢“嗖嗖”地射过去,一个倭人中箭倒地,剩下的人却不慌乱,扛起抢来的东西就往海边跑,动作快得像泥鳅。


 弓手们追了几步,眼睁睁看着那些人跳上快船,船桨一摇,转眼就飘出老远,只剩下几缕黑烟在船尾缭绕——他们竟在逃跑时,点燃了停在岸边的渔船。


 火光冲天而起时,王阿福瘫坐在地上。他看着自家那艘新造的三桅船被火焰吞噬,看着李大娘抱着被砍死的芦花鸡哭倒在地,看着张屠户攥着染血的砍刀,指节捏得发白。海风卷着焦糊的气味过来,混着血腥味,呛得人喘不过气。


 县尉让人扶起王阿福,脸色铁青地清点损失:十三人被砍死,多是没来得及躲的老人和孩子;七艘渔船被烧毁,仓房里的粮食被抢走大半;最让人揪心的是,有两个年轻媳妇被掳上了船,哭喊声随着船影渐渐远了,消失在茫茫大海里。


 “报!快往州府报!”县尉跺着脚,声音里带着哭腔,“这不是小打小闹,是要翻天啊!”


 三日后,这份浸着血泪的奏报,裹在加急的驿马背上,穿过黄河,越过中原,终于抵达了长安。


 紫宸殿的朝会正到要紧处。户部尚书刚奏完江南漕粮的数目,李承乾正捻着朱笔批阅,檐外的秋雨忽然大了起来,“噼啪”打在琉璃瓦上,像无数只手在轻拍。


 “陛下,莱州急报!”内侍捧着奏报,脚步踉跄地进了殿,明黄色的封套上,“加急”二字被雨水洇得有些模糊。


 李承乾放下笔,目光扫过那封奏报。近来边境安稳,江南丰稔,他原以为这又是些寻常地方事务,可当内侍尖着嗓子念出“倭人袭扰莱州沿海,焚船十艘,杀十三人,掳妇二人”时,他的手指猛地攥紧了。


 御座下的群臣瞬间安静下来。雨水顺着殿角的飞檐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殿内晃动的烛火,像一片碎了的镜子。


 “倭人?”李承乾的声音不高,却带着股寒意,“是哪个岛上的?”


 殿内鸦雀无声。大臣们多是内陆长大,熟悉的是戈壁狼烟、草原马蹄,对那片隔着万里波涛的海东岛屿,实在知之甚少。只有刑部侍郎裴炎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曾在岭南任职,听闻海东有倭国,其人善驾快船,常往来于新罗、百济之间,亦商亦盗。”


 李承乾点点头,指尖在御案上的海图上敲了敲。那海图是去年刚绘制的,用的是岭南进贡的细绢,上面密密麻麻标着海岸线和岛屿,可在靠近倭国的地方,却只画了几个模糊的圆点,旁边注着“海东诸岛,俗谓倭国”。


 “裴卿,”他抬眼,目光落在裴炎身上,“你替朕去一趟莱州。”


 裴炎一怔,随即躬身领命:“臣遵旨。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去看看,”李承乾的视线穿过重重雨幕,望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看看那些人是从哪里来的,看看海边的百姓,还能不能像从前一样,安安稳稳地打渔晒网。”


 “臣遵旨!”裴炎的声音掷地有声。


 他刚退下,兵部尚书李绩便出列了。老将军花白的胡须在胸前飘动,甲胄上的铜扣被烛火照得发亮:“陛下!倭人敢犯我大唐疆土,杀我子民,此等挑衅,岂能容忍?臣请命,率水师东征,荡平其巢穴,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