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自在飞花1

第4章 倭国乱象 两派角力(第3页)

 “这些人看着多,其实都是乌合之众。”佐伯连子冷笑,“去年征讨萨摩藩时,三千兵被一百个土着打得丢盔弃甲,还是中臣大人派去的武士才稳住阵脚。”

 郭正把布防图小心翼翼地收进怀里,又问:“天皇对大唐的态度如何?”

 “天皇常说,”佐伯连子的声音放得更低,“大化改新仿的是唐制,可苏我家却把路走歪了。若是能得大唐相助,他愿效仿新罗,岁岁朝贡,派王子入唐学习。”

 离开竹林时,夕阳正染红天际。郭正望着奈良城的轮廓,忽然觉得这城像个熟透的果子,外表看着光鲜,内里却早已被蛀空。苏我氏的跋扈,天皇的隐忍,中臣镰足的谋划,还有那些被苛政逼得喘不过气的百姓……这盘乱棋,或许正是大唐的机会。

 回到唐人坊,魏明已经收拾好了行囊。王掌柜煮了锅面条,卧了两个鸡蛋,算是给他们践行——按计划,郭正和魏明明日就要离开奈良,带着情报返回登州,崔察则留在博多湾,继续监视苏我氏的动向。

 “这是中臣大人托我转交的信物。”王掌柜拿出个小小的玉坠,上面刻着个“和”字,“他说,若是大唐有动作,看到这个,便知是自己人。”

 郭正接过玉坠,入手温润。窗外,奈良城的灯火渐渐亮起,星星点点,像撒在地上的碎银。可他知道,这灯火之下,不知藏着多少刀光剑影。

 次日清晨,郭正和魏明混在返航的新罗商队里,登上了离开奈良的船。站在船尾,望着越来越小的城郭,郭正摸了摸怀里的布防图和密信——信里详细记录了苏我氏的兵力、私铸兵器的作坊位置、中臣镰足与天皇的联络暗号,最后还加了句佐伯连子的话:“倭国之乱,在苏我氏;苏我氏除,则海东安。”

 船行至外海,魏明忽然指着远处喊道:“你看!”

 郭正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十几艘倭船正从博多湾驶出,船头插着苏我氏的旗帜,甲板上的武士正挥刀操练。看那航向,竟是朝着大唐的登州而去。

 “看来,他们又要去劫掠了。”魏明的声音沉了下去。

 郭正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知道,这封带着血与火的情报,必须尽快送到长安。因为他已经看清,倭国的乱象,从来不是别人的事——那片海的风浪,早已连着大唐的万里海疆;那城郭里的刀光,终有一天会劈向长安的门户。

 船劈开波浪,朝着西沉的太阳驶去。郭正望着海天相接的地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些,再快些。长安的朝堂上,或许正等着他们带回的答案,来决定海东万里波涛的未来。而奈良城的阴影里,中臣镰足站在天皇的御所外,望着远去的船影,轻轻抚摸着腰间的唐式横刀——那是十年前遣唐使带回的礼物,刀鞘上刻着的“天下大同”四个字,在月光下闪着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