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没酒也能论英雄(第2页)

 朱元璋却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竟认同的道: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

 “其他将领要么没这个魄力,要么没这个能力,要么过于求稳。”

 “只有伯仁,既有这个胆量,又有这个能力。”

 “再加上一个李文忠,他们此次行动确实有极大的把握。”

 “但……还是太过于冒险了。”

 马钰不认同的道:“是陛下过于求稳了,有时候该冒险就得冒险。”

 “此战至少能帮大明争取十年时间,还节省了无法计数的人力物力。”

 “而且大明早晚要出兵草原,可是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别人的主场作战,很多将领都会心有顾虑。”

 “此战也可以给诸将树立榜样,告诉他们哪怕是在草原上,蒙古人依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相反,我大军在草原肆意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对蒙古人的军心士气将会是重大打击。^@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

 “此消彼长,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朱樉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扼腕叹息道:

 “哎呀,早知道我也去北平了,竟然错过了此战,可惜可惜啊。”

 众人直接无视了他。

 朱元璋自然不会轻易被说服,但他也没有和马钰掰扯,而是说道:

 “你对大明诸将倒是挺了解啊。”

 马钰笑道:“只对比较重要的文臣武将有所了解。”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问道:

 “哦,那你来点评一下,咱倒是想听听你对他们的看法。”

 马钰没有说话,只是看了一眼周围的内侍。

 马皇后立即道:“你们都退下。”

 众内侍连忙退出,不过常妃和徐妙云都被留了下来。

 马钰这才说道:“不知陛下想让我点评谁?”

 朱元璋随口说道:“天德。”

 马钰略微思索,道:“大明军方第一人,开国武将第一功臣。”

 “为人谨慎谦逊,不喜朝堂纷争,缺点是过于求稳。”

 徐妙云嘴角情不自禁的上翘,心中的小芥蒂顿时消失。

 这马钰也不算全然无知吗,知道我爹爹的厉害。

 朱元璋眉头一挑,别的都好说,属于大家都知道的东西。

 但不喜朝廷纷争这一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看来他说对大明诸将多有了解不是虚言啊。

 这不禁更让他来了兴趣,再次问道:

 “冯胜如何?”

 马钰回忆史书上冯胜的记载,说道:

 “冯将军军事能力极强,但其较为好胜,心性欠佳容易犯错,需时常敲打。”

 又猜中了,朱元璋这下不得不信了,沉吟片刻,他忽然说道:

 “你是如何知晓的?”

 马钰笑道:“当初我家长辈曾经点评过天下英雄,我大约还记得一些。”

 朱元璋点点头,果然如此:

 “那你家长辈是如何评价咱的?”马钰沉吟片刻,说道:“得天下者,朱陈二人矣。”

 朱元璋面上表情不变,心中实则已经乐开了花,对马钰长辈更加的欣赏。

 瞅瞅什么叫眼光。

 早早就看出咱能得天下。

 至于将他和陈友谅并列,他也没觉得有任何问题。

 虽然他是胜利者,但对陈友谅这个对手的实力还是认可的。

 但如果将他和张士诚等人并列,他就会跳脚大骂。

 这时,马皇后插话问道:

 “既如此,你家长辈为何不择一投效呢?”

 马钰反问道:“投效谁呢?”

 马皇后顿时不说话了,如果投陈友谅,恐怕就没有大明了。

 朱元璋也不禁暗暗庆幸,还好他长辈没有选择站边。

 马钰接着又补充道:“两方都是汉人,我家长辈不想帮助汉人屠杀汉人。”

 朱元璋和马皇后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投靠一方早日终结乱世,不是更好吗。

 况且,如果他们早早投了其中一方,大概率也不会弄得家族破灭。

 但这话他们可不会说。

 毕竟,马钰的长辈有可能投效任何人。

 既然不是百分百来大明一方,那还是让他们坚守原则不站队的好。 马皇后再次问道:“你长辈评价过宋先生吗?”

 马钰点点头,说道:“当世文魁,虔诚君子也。”

 这话其实在牢里已经说过了。

 朱元璋却有不同意见:“虽然我没有见过你长辈,但从你身上就可看出其才能,应当远超宋濂。”

 马钰没有承认,也没有反驳,在别人看来就是默认了。

 但没人觉得他自大,反而认为他们家的人太谦虚了。

 明明有这么高的学问,却还总是如此推崇别人。

 这时,朱元璋心中一动,说道:“刘伯温如何?”

 马皇后心头一震,担忧的看向马钰,生怕他说出不好的话来。

 马钰想了想,说道:“能臣,但不纯。”

 马皇后松了口气,虽然不是特别好的评价,但他不纯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所以倒也不算特别坏。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问道:“汪广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