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考公制度的核心,隐性三才结构(第3页)

 不要指望子孙后代,都像是自己一样勤劳,那是在开玩笑。

 反而不如一开始就把构架弄好,把核心抓在手里。

 其他的,放任运转又如何?

 手上有兵权,就不怕有人造反。

 手上有财权,就不怕没饭吃。

 手上有政权,就不怕百姓被带歪。

 而这三个权利的核心,都是制衡。

 这个制衡,其实早就存在,就如同刑部无权审理的案子,大理寺可以的审理。

 但大理寺审理的案子,又必须要刑部来审核,这就是最简单的权力制衡。

 在方方面面,都有了这种权力制衡之后。

 皇帝抓住最后的一票肯定权和否定权,就将永远坐看风云。

 除非有一天,某个皇帝脑子不清楚,把这种制衡给打破了,主动把自家的身家性命交到了别人手里。

 否则,就没有人能够动得了这种结构。

 因为方方面面,都至少是三方构成一个完整的权力结构,三才结构又是最稳固的,谁都不可能和谁彻底联合起来。

 只因为人性,就是如此。

 考公制度,其实也是一个三才结构。

 父母之命,自己的想法,拥有的才能,这是三个几乎无法配合增益的构架。

 父母之命无法约束孩子,自己的想法又不等于是天赋。

 若是完全以自己的想法而行,天赋就可能被浪费。

 若是以天赋而行,想要的东西又可能得不到。

 若是以父母之命而行,想法和天赋都不配合。

 如果遇到非常极端的情况,比如三者都很配合,那也合该在一道上走上巅峰。

 但那种人,最后也会败退在皇权上。

 而皇权,某种意义上又是底层百姓做主。

 皇权,巅峰臣子,平民百姓,三者又是一个稳固的三才构架。

 总之就是,皇帝有决定权,但又飘不了。

 民众随波逐流,但又决定着大势所向。

 臣子驾驭着万民,又被皇帝一言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