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来自百姓的心声(上)(第2页)




    李承乾插话道:“老乡,那你可曾想过,就你说的那种能把人陷下去的地方,以前搞不好也是河流,或者就像这个湖一样。



    从远古到现今,这个湖的面积应该是在缩小的状态。



    以前这一片地方,应该是完全的一片水泽,是那种望不到头也走不到边的。



    那种情况下,除了打鱼之外,根本就无法栽种任何东西。



    可是,如果把河流深挖,让水流更加顺畅,水泽之地就会越来越少,但是湖泊依然会保留下来。



    水路通畅了之后,就算以后再遇到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洪水,也不会再淹没各位的家园。



    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帝是不是在做好事呢?”



    “说大道理,我一个船夫是说不过你们这些贵人。



    可是,我们祖祖辈辈都打渔为生,年月好的时候就为贵人们提供游湖的服务。



    就像你说的,那以后水都流走了,那不是破坏我们的生计吗?



    我们没办法,就平头百姓,官府让怎么搞就怎么搞。



    也不是没人反对过,结果被打板子,用板车给拖回来,半个月都下不了地,运气不好还会死人。



    这世道就这样,贵人们说咋搞就咋搞,我们说不上话的。”



    李承乾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眼中闪过若有所思的光芒。



    这个矛盾,本质上是官方大计,跟民生之间的冲突。



    大约就像是后世,有些地方搞一刀切,弄得怨声载道一样。



    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会认为是错的。



    只怕就连植树造林,也有很多人有微词吧。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就像这位船夫口中到处都是水。



    却不知道有些地方,一年四季都下不了几场雨,里面都是黄沙滚滚。



    不过,因地制宜的确是个大问题。



    皇权社会,一刀切的现象只会更加严重。



    明明是好的政策,落到有些地方,可能就成了昏庸的政策。



    “船家,那你说,皇帝在你眼里就没干好事吗?”李承乾问。



    “那也不是,竹林里面长的那个菌子,还有竹笋,我是说干的,现在有很多商贾在收。